首页 > 菌类> 鸡油菌
鸡油菌
时间:2023-09-01 13:56:00 来源:说植物
鸡油菌(学名:Cantharellus cibarius Fr.)为鸡油菌科鸡油菌属真菌,又名鸡蛋黄菌、黄菌、杏菌等。鸡油菌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10厘米,高7~12厘米,初扁平,后渐下凹,边缘伸展,波状或瓣状,内卷。菌肉稍厚,蛋黄色。菌褶棱状,窄,向下延生至柄部,分叉,或有横脉相连交织成网状,与菌盖同色或稍浅。
地区分布
鸡油菌的产地:主要分布在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等地。生长环境:通常喜欢在秋天生长于北温带深林内,只要是适合这个温带的地方都可以长出鸡油菌,在国外,东欧和俄罗斯也有鸡油菌产出。在我国比较好的鸡油菌是云南等地区。
生长习性
营养
鸡油菌是树木外生菌根菌。野生时常与云杉、冷杉、铁杉、栎、栗、山毛桦、鹅耳柏等形成菌根生于林中地上。人工栽培时选用杂木屑、玉米秆(芯)、油菜秆、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等作培养料可满足其对营养的要求。
温度
菌丝生长较耐低温,10℃~30℃均可生长,但以25℃~28℃最为适宜;子实体形成要求较高温度。
湿度
鸡油菌喜阴湿,对湿度要求较高。人工栽培时,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要求空气湿度达85%~95%。
光线
鸡油菌喜荫蔽环境,菌丝生长对光线要求不严,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则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空气
鸡油菌属好气性真菌,要求生长环境通风良好,通气差生长发育受阻,而且容易滋生杂菌。
酸碱pH值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pH在4~5;子实体形成的pH以4.5~5为宜。
繁殖方法
孢子繁殖。
栽培方法
瓶栽法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49.9%,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土30%,米糠13%,尿素1%,蔗糖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石膏2%,维生素B10.1%,含水量65%左右。
(2)配料、装瓶、灭菌
将上述原料混合加水拌匀,调pH6左右,分装于广口瓶或水果罐头瓶中,揩净瓶口和瓶外,塞上棉塞,用塑料膜和旧报纸或牛皮纸包扎瓶头,高压灭菌1.5小时,冷却备用。
(3)接种培养
灭菌后将培养基瓶移入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搬至培养室,在25℃~28℃下培养40~45天,菌丝即可长满瓶,并在瓶面出现鸡油菌子实体原基。此时要拔去瓶口棉塞,以利通气增氧,促进子实体生长。并要将温度提高到28℃~32℃,空气湿度调至85%~95%,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
(4)采收
当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八九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晚,口味差,影响商品价值。采收的鲜菇可就近鲜销,也可干制后出口。
箱栽法
(1)配料培菌
培养基及配制可采用瓶栽法进行,将培养料装入瓶或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后培养发菌,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将培养料倒入箱中,进行箱栽。
(2)装箱培养
采用木箱或纸箱装料,先在箱底铺一层4~5厘米的腐殖土,稍压实后其上铺一层2~3厘米的发菌料,压实,覆膜保温保湿,以利菌丝恢复生长。
(3)培养管理
装箱后10天左右,就可向箱面喷雾化水,要轻喷、勤喷,以水不渗入培养基,又能保持表面湿润为度。当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丝斑片后,向料面喷一次0.1%的维生素B1和尿素混合营养液,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
(4)覆土出菇
喷混合营养液后即可进行覆土。覆土材料以腐殖土或塘泥晒干打碎成1厘米见方的土粒为好。覆土厚度5~7厘米,将土粒含水量调至70%~75%,每天喷水2次,隔天喷1次上述混合营养液,并加强通风换气,能很快长出子实体。
(5)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八九成熟,菌盖未展开时采收。采收后整理箱面,补盖腐殖土,并喷营养液,促进下批子实体形成。
病虫害防治
栽培鸡油菌时常见的病原菌和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及酵母等。在开放式栽培中,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在封闭式栽培中,可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杀菌药液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滴到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有高锰酸钾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多菌灵(含量50%)1000倍液等。
虫害防治
鸡油菌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500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动物骨头烤香诱杀螨类,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
营养价值
鸡油菌为真菌界鸡油菌目的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最初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别称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明目、美容养颜、润肠通便等功效。
1、明目: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具有明目的作用。
2、美容养颜:鸡油菌中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钙离子、铁离子的含量比较丰富,可以消除颜面部位的雀斑、黄褐斑,对于缺铁性贫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润肠通便:鸡油菌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起到润肠、降脂的功效,适宜肥胖、便秘的患者食用。
相关推荐

-
金顶侧耳
金顶侧耳(学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er)是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形,边缘内卷,直径3-10厘米。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长。菌柄偏生,白色,内实,长2-10厘米,粗0.5-1.5厘米,往往基部相连。
2023-09-01 -
白灵菇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属于真菌门(En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又名阿魏蘑、阿魏菇、阿魏蘑菇、白阿魏蘑、阿魏侧耳,白灵菇为掌状阿魏菇的商品名,以其形状近似灵芝,全身为纯白色故称白灵菇,它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菌。
2023-09-01 -
老人头菌
老人头菌:又名仙人头,老人头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松杉木、油杉等针叶林中阴湿疏松的地上,稀有阳光照射且有落叶覆盖的缓坡上更为常见。老人头菌肉质细腻糯滑,富有弹性且滋味鲜美,可与鲍鱼媲美,故被誉为“植物鲍鱼”。
2023-09-01 -
灵芝
灵芝,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虚劳证等。
2023-09-01 -
皱环球盖菇
皱环球盖菇(学名: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是球盖菇科、球盖菇属真菌。菌盖直径可达15厘米,扁半球形至扁平,或凸镜形,湿时稍黏,盖缘光滑或覆丛毛状鳞片,附着较多的菌幕残片;菌肉厚,白色;菌褶密,不等长,弯生,脆质;菌柄幼时柄基膨大,成熟后多等粗,纤维质,成熟茵柄上部乳白色,中部、基部黄褐色。
2023-09-01 -
大杯蕈
大杯蕈(英文:Big Clitocybe),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猪肚菇、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大杯蕈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由江西省金山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
2023-09-01 -
灰树花
灰树花,俗称“舞菇”,是食、药兼用蕈菌,夏秋间常野生于栗树周围。子实体肉质,柄短呈珊瑚状分枝,重叠成丛,其外观,婀娜多姿、层叠似菊;其气味、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其肉质脆嫩爽口,百吃不厌。其营养具有好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风行日本、新加坡等市场。
2023-09-01 -
鹿茸菇
鹿茸菇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学名珊瑚菌,子实体直立,向上分叉成丛生的细枝,肉质,一般高数厘米至10余厘米,状如扫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名。鹿茸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经烹调后,脆松适度,味道可口,如配上猪、鸡肉共炒,则食味更加鲜美,胜过鸡、鸭、鱼、肉单作的荤菜。山区适于鹿茸菇生长。可炖茸芝补肾养肝汤,有护肝解毒、补肾益精、强筋骨、抗衰老的功能。
2023-09-01 -
秀珍菇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又名袖珍菇、环柄侧耳、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它不同于普通的凤尾菇是因为其较小,柄有5~6厘米,盖直径小于3厘米。秀珍菇其实是凤尾菇的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名称,是凤尾菇的未成熟子实体。
2023-09-01 -
粉褶侧耳
粉褶侧耳又称红平菇,侧耳科。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2~10cm,扇形或近扇形,带粉红色,后退为白色,表面光滑,干燥。夏秋季于阔叶树腐木上丛生。分布于海南、福建、广东、吉林等地。可食用。能够人工栽培,属高温型栽培种。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