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农林牧渔 农业大全
白灵菇
白灵菇
白灵菇简介
白灵菇介绍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属于真菌门(En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又名阿魏蘑、阿魏菇、阿魏蘑菇、白阿魏蘑、阿魏侧耳,白灵菇为掌状阿魏菇的商品名,以其形状近似灵芝,全身为纯白色故称白灵菇,它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菌。

类目

形态特征

白灵菇子实体大型,菌盖直径5~15 cm,洁白如玉,菌盖表面有时带有浅褐色条纹,多丛生,朵形肥大,也呈侧耳状,基部渐下凹呈浅漏斗状,菌盖缘内卷后渐平展。菌褶长短不一,近延生,有的菌褶长到菌柄的中下部。菌肉白色,厚。菌柄长3~10 cm,粗1~3 cm,向下渐细,长在菌盖的一侧,常偏心生,实心,白色。人工栽培的子实体较大,单朵鲜重达300~400 g,最重可达430 g。菌盖直径8~20 cm,盖厚2~6 cm,菌柄长4~8cm,柄粗2~5 cm。

分布范围

白灵菇是南欧、北非、中亚内陆地区春末、夏初发生的品质极为优良的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在我国原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干燥的戈壁沙滩上,主要分布于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

栽培技术

一、菇房的处理 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堆太小不易升温,发酵不透;堆太大中间缺氧,而且不便翻堆。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排,侧面打2~3排。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的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需重新测水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注意灭菌要彻底。 接种培养等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接种过程中注意人员及器具的消毒,不要造成人为的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三、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的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进一步加大水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当白灵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当通气不足时,易出现畸形菇或高脚菇。同时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在白灵菇上,以防止菇体因失水过多而开裂。

主要价值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侧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生长习性

白灵菇为亚热带及欧亚干旱等草原地带生长的野生菌类,分布于南欧、北非、印度等地。在我国新疆的木垒、青河、托里等沙漠戈壁里的阿魏滩上,白灵菇专一性极强地着生于枯死的阿魏根茎上。在干旱少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每年4、5月份为生长期。

功效作用

白灵菇是一种伞菌科的蘑菇,具有以下几种功效:第一种,白灵菇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第二种,有降血压、血脂的功效,用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第三种,白灵菇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用来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还可以用来预防便秘;第四种,白灵菇中含有丰富的真菌多糖,可以提升人体的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有抗癌的功效。

营养成分

白灵菇中富含精氨酸、赖氨酸等有利于智力发育的营养元素,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富含18种氨基酸及维生素d等,是补钙的理想佳品。白灵菇还有益气补血、润肠养胃的功效,非常适合女性食用。

病虫防治

(1)生霉。出现在白灵菇时期,主要由木霉菌引起,可造成菌袋污染。 发病环境条件:发芽期高温、高湿、空气流通不良,可引起绿色木霉感染。 防治措施:配料时加入3%~4%的生石灰,提高堆肥的pH值,可有效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尽快通风降温,取出出菇室沾染杂菌的菌袋。保持真菌生长的地方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当菌袋斑点出现绿霉时,用5%的石灰液向霉点及周围注入堆肥,以抑制绿霉的生长。 (2)菌腐病。出菇期病害,感病白灵菇子实体有黄色水渍斑,继而腐烂,有异味。 发病的主要环境条件是:菇房湿度过大,通风不足,水直接喷在子实体上,管理用水不干净,室温过高,超过24C长时间。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菇体不要直接接触水;使用干净的水;避免高温天气或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昆虫进入蘑菇房。 (3)害虫。白灵菇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害虫有菇蚊、菇蚋。成虫可钻入菌袋内产卵,幼虫又大量食入菌袋菌丝,造成歉收。 主要防治措施:出菇期间,菇棚所有通风口加盖6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菇蚊等成虫飞入人体内;菇棚内也可挂黄板,黄板尺寸为25厘米40厘米,每挂5-6个菇棚,诱杀进入菇棚的成年菇蚊。

钢板如何除锈

  钢板在暴露于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时,表面容易形成铁锈。这种氧化现象不仅影响钢板的外观,还会削弱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及时有效地去除钢板上的铁锈很重要。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钢板除锈方法。

钢板如何除锈

饼肥的使用方法

  饼肥,作为有机肥料的一种,以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改良土壤结构的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主要由各种油料作物种子榨油后的残渣制成,富含氮、磷、钾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正确地使用饼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饼肥的使用方法。

饼肥的使用方法

马的养殖方法

  在古代,马是战争、运输和农业的重要工具。如今,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汽车和机械化的时代,但马仍然是许多人的宠物、运动伙伴和情感寄托。如果你对马养殖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马的养殖方法。

马的养殖方法

马水泡性口炎

  水疱性口炎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影响马、牛和猪。它也很少影响绵羊、山羊和美洲驼。这种病毒可以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导致流感样疾病。水疱性口炎在美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历史上,该国所有地区都发生过爆发,但在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各州和科罗拉多州最为常见。感染往往是季节性的,通常在5月至10月。水疱性口炎病毒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墨西哥部分地区很普遍,但在西半球以外的地区还没有自然发现。

马水泡性口炎

马的兔热病

  兔热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影响人类和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它是由兔肠球菌产生的血液中的毒素引起的。细菌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数周或数月。兔热病可感染人类,并可通过气溶胶、直接接触、摄入或蜱和鹿蝇传播。

马的兔热病

马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美国很少见,但被认为是一种重新出现的传染病。马的大多数感染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很可能是通过与受感染的牛密切接触而获得的。这种疾病几乎影响所有种类的脊椎动物,在采取控制措施之前,它是人类和家畜的一种重要疾病。不同物种的体征和病变通常相似。

马结核病

马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一种可传播给人的寄生虫病。它是由旋毛虫线虫引起的,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其他旋毛虫物种在更有限的地理区域内致病。当人们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感染肉类时,通常是猪肉或熊,就会感染,尽管其他动物的肉类也与此有关。自然感染发生在野生食肉动物身上,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很容易感染。旋毛虫偶尔在马身上发现。

马旋毛虫病

马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毒性反应,是一种阻断抑制性神经信号传递到肌肉的特定毒素。这会导致严重的肌肉收缩和对刺激的过度反应,而没有放松阶段。这种毒素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很敏感,但马和人类似乎是所有物种中最敏感的。尽管破伤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但在一些地区,如美国落基山北部,土壤中很少发现这种生物,破伤风几乎不为人知。

马破伤风

家禽败血症

败血症或败血症是一种全身疾病,细菌在血液中循环。它最常见于4周以下的非常年幼的小马驹。细菌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各种器官,如肺、肠、眼睛、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和关节,导致跛行和关节肿胀。这种情况意味着来自单一或多种来源的广泛全身感染。在化粪池中发现的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E.coli)。

家禽败血症

马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病是一种由诺卡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慢性非接触性疾病。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植被、堆肥和其他环境来源中。它们通过伤口污染或吸入进入体内。该属的物种分布在温带地区,以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马中,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通常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如阿拉伯小马的垂体中间部功能障碍或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

马诺卡氏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