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首页 > 养鹌鹑> 成鹑的管理

成鹑的管理

时间:2024-04-15 17:15:00 来源:说植物

  成鹑,即已经性成熟并开始产蛋的鹌鹑,是鹌鹑养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鹌鹑的产蛋性能,还影响到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管理成鹑至关重要。

摄图网_600409494_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鹌鹑(企业商用).jpg

  1.适时转群

  一般母鹑在40日龄时已有近2%的产蛋率,即应及时转群至种鹑笼或产蛋鹑笼,使其逐步适应新环境,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光照制度也按产蛋鹌鹑的需要逐步延长。转群的同时,种鹑按要求再进行一次严格选择。种鹑笼门上方挂种笼编号。

  2.环境控制

  要提高母鹑的产蛋性能,应根据鹌鹑的生理特点,给予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以及饲养密度)和科学的饲养管理。

  (1)温度:舍内的适宜温度,是促使高产、稳产的关键。一般要求控制在22~26℃,低于15℃时会影响产蛋,低于10℃时,则停止产蛋,过低则造成死亡。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生火炉等措施来保持温度外,可同时配合增加饲养密度。冬季,笼架下层比上层温度低5℃左右,可通过增加下层的密度来调节。对高温35~36℃有一定耐受力,但不能持续太长,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产蛋率也会下降,因此,夏季应注意降低饲养密度,开排气扇降温。

  (2)湿度:鹌鹑是一种喜干怕湿的禽类,要使母正常生长和产蛋,就应保持鹌鹑舍干燥、清洁,室内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如果湿度过大,可进行人工通风。如湿度过小,可在地上酒些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室内用煤炉加温,可在煤炉上放水壶增湿。

  (3)通风:产蛋鹌鹑的新陈代谢旺盛,加之又是密集式多笼饲养,常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而在室内的上、下方都应设通风排气装置,夏天的通风量应为每小时3~4立方米,冬天为每小时1立方米,层叠式笼架比阶梯式笼架通风量还应多些。

  (4)光照:光照有两个作用,一是为鹌鹑采食照明,二是通过眼睛刺激鹌鹑脑垂体,增加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性的成熟和产蛋。鹑初期和产蛋高峰期光照应达14~16小时,后期增加为16小时一直维持到淘汰。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2.5~3瓦为宜。放置灯泡时,应注意重叠式笼子的底层笼的光照。据测试,用红光和紫外线进行光照最好。在红光下饲养,不论光线强度高低,鹑都能提早性成熟,比蓝光、绿光和日光灯下早10~14天开产,并能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如果用紫外线灯光照,每天光照10分钟左右,就可以提高产蛋率10%左右。光照时间应是连续光照,每天定时开、关灯,不应随意变动。

  (5)密度:产蛋鹌鹑的饲养密度,既不可过大,也不应太小。过大,不但会影响产蛋,而且容易发生啄肛、啄羽,甚至诱发疾病密度太小,房舍利用率低,饲养成本加大。在重叠式笼养情况下,种每个单元养母鹑5~7只,公鹑2只(小群配方式),或产蛋20~30只。

  3.成鹑的饲料与饲喂

  产蛋鹌鹑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要求更高。饲料中适当添加酵母粉(0.5%~1%),可以提高鹌鹑的产蛋率5%左右。产蛋后期,日粮中适当添加颗粒状石灰石(颗粒直径为2.0毫米),不但可以提高蛋壳质量,对提高产蛋率也有明显效果。鹌鹑产蛋期间投用呋喃唑酮和磺胺类药,可使产蛋率下降15%左右,这种下降需要停药后5~10天才能恢复。因此,产蛋期间一定要减少用药或尽量不用。

  (1)饲喂量:产蛋母鹌鹑体重约130克,每只每天要消耗配合饲料25~30克。在配合饲料内需加人不溶性的沙粒,一般加人量为饲料量的2%,也可在食槽中放些沙子,任其自由采食。

  (2)饲喂次数:每天对产蛋鹌鹑喂4次即可(早晨、上午、下午晚上)。春季产蛋旺季,夜间可加喂1次。每次饲喂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不可中断饮水,否则会引起产蛋率骤降。

  (3)饲喂方法:饲料投喂可以是干粉料,也可以是湿料,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产蛋期间要保持饲料成分的相对稳定,如果需要更换饲料品种时,要逐渐过渡,使其有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更换饲料。产蛋高峰期,饲料中钙、磷比例应达到4:1。要选择钙质易被吸收的骨粉、蛋壳粉和贝壳粉等饲料,必要时可另外加喂贝壳或蚝壳碎粒。

  4.防止应激

  鹌鹑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笼具的移动、饲管人员的高声说话、异常响声等,都能使受惊而影响产蛋率,按其规律产蛋一般集中在午后及晚8点前,下午3~4点为产蛋高峰。因此,在这阶段时间最好不要有人走动、添料、捡蛋等动作。喜欢安静应防止应激,夏季高温时可在饮水中加维生素C与电解质,以保持食欲。寒冬增加防寒保温措施。

  5.饮水

  饮水要清洁、卫生。如用干料,供水不能间断。冬天喂温水,夏天可喂凉水。

  6.防止泄殖腔外翻

  鹌鹑开产的头2周,泄殖腔外翻的病例发生率可高达1%~3%。主要原因是培育过程中未限制饲喂,蛋白质水平偏高,性成熟过早。少数则是产大蛋、双黄蛋引起子宫外翻,诱发啄癖。此外,光照过强,体况偏肥或过于虚弱,也可诱发泄殖腔乃至子宫外翻。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7.强制换羽

  对优秀的种母鹑或产蛋鹑群,由于育种、制种或生产的需要在产蛋率低的时候,可以实行强制换羽技术,以克服自然换羽时间长、速度慢、产蛋期不集中等弊病。

  常用的人工强制换羽法,主要用饥饿法。停止喂饲料和饮水达4~7天(夏季应适度饮水),制造黑暗环境,在突然改变其生活条件的情况下使鹑群迅速停产。接着大量脱落羽毛,再逐步加料逐步恢复光照,达到开产整齐。从停产到开产仅需20天时间。只要管理得好,换羽期间的死亡率不是很高,此时要做好防病工作,并加强观察与护理。

  8.日常管理

  (1)检查鹌鹑的健康状况:清早起来首先要察看一遍鹌鹑的活动情况,观察采食、饮水情况,检查当天的排粪,看有无异常现象如发现问题,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2)及时投料,按时给水:投料前查看剩料情况,适当补料。注意分析剩料原因,饮水要勤换。

  (3)搞好清洁卫生:食具、水具、笼舍等要经常清洗,定期消毒。每天清粪1~2次,注意粪的颜色、形状、气味,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最后清扫地面。

  (4)产品收集:一只产蛋鹑每天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及晚上8时以前,而以下午3~4时为产蛋旺期。食用蛋多于次日早晨集中一次性采集;种蛋一般每日收取2~4次,以防高温、低温及污染,确保孵化品质。集蛋容器要有专用设备,以降低破损率。集蛋槽边缘可垫放泡沫塑料,以减缓鹑蛋滚动时的冲击力。收检时要记录每天的产蛋数和产蛋情况,从而发现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到解决。

  (5)防范天敌:蛇、鼠是鹌鹑的天敌,既能咬死和吞食鹌鹑,也吃鹑蛋;苍蝇则通过饲料把病菌传染给鹌鹑。

  (6)病鹑要及时隔离:有治疗价值的可进行治疗,否则一律淘汰。死鹑应剖检,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尸体应深埋或焚毁。

  (7)定期淘汰老鹑:雌鹑一般养1年,一年后产蛋率下降40%,这时应及时淘汰。种公一般养1年到1.5年。      

  (8)生产记录

  ①养鹑场应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进雏数量、雏鹑来源、饲养员等。

  ②养鹑场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肉用鹑日龄、死亡数死亡原因、存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兽药采购和使用记录、喂料量、鹑群健康状况、销售日期、数量、销售单位等

  ③全部记录应保存3年以上。

  9.产蛋鹑的季节管理

  饲养在开放式鹑舍的鹌鹑,小环境条件随外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要使蛋鹑高产稳产,必须在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尽量为鹌鹑提供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环境。

  (1)春季管理:春季舍外气温逐渐升高,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也是产蛋较为适宜的时期。但各种微生物也开始大量繁殖,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所以,春季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在通风换气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向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窗;温度高时开窗,温度低时关窗;有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这样可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2)夏季管理:夏季管理重点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①改善环境,降低舍内温度:加大通风量可降低舍温,但温度超过30℃时通风的作用不大。在舍设计和建筑时,应考虑到配置夏季防暑降温装置。采用隔热材料作房顶建筑材料,鹑舍涂成白色且做吊棚,安装风扇,采取纵向通风;在舍周围种植树木、花草,减少蒸发散热;舍屋顶喷水,在舍内喷微粒水雾,可降低舍温3~4℃;应保证足够的饮水器和清洁的饮水;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夏季饲养密度应降低20%;在舍通风口安装湿帘是密闭式鹑舍降温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可降低舍温5~8℃,温度越高时降温效果越好。对开放式鹑舍,采用纵向式通风可使鹑散热加快,对提高鹑的抗热应激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经湿帘冷却的空气纵向流经鹑舍,可降低舍温2~4℃,效果较好。也可采用羽毛喷水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热应激的影响。

  ②饲喂方法:采用两头饲喂法,在早晨天亮后的1小时和傍晚两个采食高峰喂饲。有条件的进行夜间加料,让自由采食,但必须保证鹌鹑有足够的采食槽位。

  ③营养调控:高温时,鹌鹑的采食量降低,从而使摄入的营养低于需要。要想保证鹌鹑的需求,应降低能量含量,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最好使饲料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提高10%;增加饲料钙的含量,在傍晚可选用蛋壳粉、牡蛎粉等及时补饲,一般补饲量是日粮的1%~1.5%。环境温度升至35℃时,鹑的能量需要大量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日粮能量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采食量降低带来的生产下降。所以,在天气炎热时,采用高能饲料,最好在日粮中添加脂肪。添加脂肪还有助于减慢饲料通过胃肠道的速度,从而加强机体对饲料的利用,有助于克服热应激,但不能维持到正常水平。适当增加青绿饲料可防暑降温,又可补充维生素,减少啄癖。

  ④添加抗应激添加剂:高温时饲料中添加100~150毫克/千克的维生素C,可明显提高蛋壳厚度,减少破壳蛋、薄壳蛋。若在每升饮水中添加200~400微克的维生素,可使蛋产蛋率提高9个百分点,产蛋量提高15%,料蛋比提高3%。维生素E是一种细胞内抗氧化剂,同时还有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吸收。

  目前,抗应激添加剂中使用最多的是电解质,包括碳酸氢钠氯化铵、氯化钾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在饲料中添加0.2%~0.5%碳酸氢钠,0.1%~0.3%氯化铵,0.3%~0.5%氯化钾;0.3%的碳酸氢钠同时添加0.2%氯化铵、0.15%柠酸、0.05%~0.1%阿司匹林:或在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0.6%~1.0%:或氯化铵0.3%,氯化钾0.15%~0.2%,都可有效缓解热应激。

  杆菌肽锌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的功能,也是一种缓解蛋鹑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150毫克杆菌肽锌,可有效提高应激鹑群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

  日粮或饮水中添加B族维生素,可有效降低热应激状态下的死亡率。中草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够提高鹑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并有抗应激作用。在饲料中添加0.1%的刺五加浸膏,可有效缓解热应激。还有柴胡、石膏、黄连、五味子等多种中草药,通过合理组方,可显著提高鹌抗应激能力。氯丙嗪、延胡索酸和丁酸二酯等具有镇静作用,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0毫克/千克、0.1%和1%,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活动,明显缓解热应激反应,增加采食量,提高产蛋量。⑤及时清粪:夏季蛋鹑粪便较稀,含水量大约80%,一方面可使鹑舍内的相对湿度增加,影响散热;另一方面,粪极易发酵产生有害气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清粪要及时。

  (3)秋季管理:秋天天气逐渐变凉,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昼夜温差大,饲养管理既要保证新鹑高产稳产,又要延长老产蛋时间。

  ①对当年养育的新鹑,重点做好补充光照工作,把群逐渐引向产蛋高峰,使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达到要求标准。

  ②早秋天气闷热,雨水多,舍内相对湿度大,易诱发疾病,因此白天要加大通风量,以保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和解除闷热。深秋昼夜温差大,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工作。

  ③尽量避免蚊虫的叮咬,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应激因素,避免产蛋量的急剧下降。

  ④对经历一个产蛋年的老鹑,要尽量延长产蛋期,增加产蛋量。在开始换羽前,尽量延迟换羽期的到来。

  (4)冬季管理:人冬以后,气温渐低,日照渐短,大部分鹌鹑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要使鹌鹑冬季持续平稳产蛋,饲养上必须采取措施。

  ①保温增温:鹌鹑在适宜温度15~25℃之间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高;低于15℃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严冬或早春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夜间在笼上要加盖保温物件,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增加饲养密度。或者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双层塑料大棚(两层薄膜间隔5~10厘米)养鹌鹑。

  ②增加光照: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14小时光照时间。冬天需人工补充光照。每30~40平方米舍配1只40瓦电灯,每天天亮前2小时开灯,天黑后2小时关灯,保持稳定的光照度和时间。

  ③平衡营养:冬季应饲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并供给适量沙粒让鹌鹑采食,以促进消化。同时供给清洁温水供鹌饮用。

  ④给饮温水:冬季水温低,不宜给饮冷水,而应给饮温水,水温一般应在20~30℃之间。每天饮温水3次,不要让其自由饮水,以免妨碍鹌鹑对饲料的消化。同时,对饲喂的湿料,也应用温水调制,不能太冷。

  ⑤净化环境:鹌鹑胆小,受惊后产蛋率下降或产软壳蛋。在日常饲喂、捡蛋、清粪、加水时动作要轻,不要轻易更换饲养人员。与夏季管理一样,日常继续保持笼舍、饮食具清洁卫生。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福尔马林30毫升/立方米,熏蒸24~48小时以上消毒。每隔7~14天用2%~3%的来苏儿水对舍内外食具消毒一次。

  ⑥及时防病:由于寒冷应激以及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易使舍内空气污浊,病原微生物增加,使得冬季极易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呼吸道疾病。因此,要做好消毒免疫保证安全过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