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首页 > 养鹌鹑> 鹌鹑机器孵化法

鹌鹑机器孵化法

时间:2024-04-15 16:16:00 来源:说植物

  鹌鹑机器孵化法是现代养殖业中一种高效、稳定的孵化方式,它利用先进的孵化设备和技术,为鹌鹑蛋的孵化提供了更加精确和可控的环境。本文将详细介绍鹌鹑机器孵化法的原理、优势以及操作要点,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孵化技术。

摄图网_600131282_雄性大白鹌鹑(企业商用).jpg

  孵鹌鹑可用孵鸡的孵化器,孵化条件和设备与鸡基本相同,只是孵鹌鹑使用的蛋盘条间距2.5厘米(比鹌鹑蛋的横径略小),孵化器孵鹌鹑的数量是孵鸡蛋数量的2.3~2.5倍。

  (1)孵化室的准备:室内温度宜在20~24℃左右,相对湿度在55%~60%。检查孵化室通气孔和风机,并在使用前要先清扫、消毒(消毒通常与孵化机的消毒同时进行)。

  (2)检修孵化机:为避免在孵化中发生机械、电气、仪表等故障,使用前要全面检查,包括电热丝、风扇、电动机、密闭性能、控制调节系统和温度计等。无论是新孵化机还是用过的孵化机,都应检查。

  ①易损件及其他用品的准备:主要有门表温度计、水银导电表、照蛋器灯泡、指示灯、行程开关、微动开关、可控硅、浮球阀、减速箱、同步电机等。必须备好一套控制系统的线路板,以便及时更换。塑料孵化盘与出雏盘应多备一些。

  ②试温与调试:试温是鹌鹑人工孵化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孵化设备长时间不用,重新开始孵化前15~30天应对孵化设备调试和试温。

  调试设备时,将孵化器和出雏器启动,使其运转2天以上。风门由小开到大,逐次检查。温度的调试是将15支体温表分别放在孵化器内的上、中、下15个测试点测试。放入15、20分钟后,待门表和显示屏的显示温度稳定于某一个数值。5~10分钟后,打开机门,取出体温表,分别统计此时的设定温度、控制面板显示屏温度、门表温度和体温计温度,记录数据。如此反复测定3次,求三次数据的平均值(实际上三次数据应该是相同)再将设定温度调整2次进行测定。将3次调整不同温度时得数据统计,检查体温表之间的差值,体温表读数与设定温度、门表温度、显示屏温度对照,找出对应关系,以体温计读数为准,调整其他3个读数。如果设定温度是38.2℃,显示屏温度38.1℃,门表温度38℃设定好,体温表是37.8℃,则前面3个数值相当于孵化器内的孵化温度为37.8℃。体温表之间的读数与其平均数相差不能超过士0.1℃,相差太大,影响孵化结果。还应检查孵化器的保温系统和均温扇的均温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调式温度的同时,要检查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转情况。如自动控湿部分,当显示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加湿指示灯是否发亮,加湿电机和加湿百叶轮是否工作等。如果加湿指示灯一直亮,说明加湿槽内水太少或进水管被堵塞,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开翻蛋系统,观察左翻右翻角度是否到位,翻蛋角度能否达到90°,翻蛋是否平稳,翻蛋间隔是否是30分钟或1小时等。通风系统和均温系统的电机运转时声音,速度和温度是否正常。当温度超出报警所设温度时,自动报警系统是否报警等。调试备用发电机能否正常发电供电,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检修。

  (3)种蛋的预热:冬季或早春时节,入孵前应将种蛋在孵化室停放数小时进行种蛋预温,使蛋逐渐达到室温后再人孵,这样可防止种蛋从贮蛋室(15℃左右)直接进入孵化机(37.8℃左右)而造成结露现象,影响孵化效果。夏季一般预热6~8小时,冬季可预热24小时。预热种蛋,能使胚胎从静止状态中逐渐“苏醒”过来,有利于胚胎发育,并可减少孵化器里温度下降的幅度,不至于影响其他批次胚蛋的发育。

  (4)码盘:将消毒后的种蛋装入已清洗消毒好的蛋盘内,小头朝下、大头朝上,这种放置称码盘。码盘时应防止将破蛋码人盘中。由于鹌鹑种蛋皮薄易破损,因此应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蛋壳

  (5)照检:用照蛋器在黑暗条件下从蛋的大头透视,挑出裂纹蛋和破蛋,挑出游动气室蛋和气室不在大头的蛋。

  (6)上蛋:种蛋码盘后将蛋盘放人蛋盘车上的蛋盘架内,再将蛋车或蛋盘放入孵化器的过程称上蛋。将装满种蛋的蛋车缓缓(或沿轨道)推入孵化机,应将蛋车长轴(销轴)完全插人动杆圆孔:再将机底锁销卡在蛋车导向轮下的轮槽内,以防翻蛋时蛋车自行退出:无白锁销的蛋车,要拔出蛋车上锁定销轴,以免酿成重大事故;再用手按翻蛋钮,检查有无卡壳现象,如发现异常立即关机检查。

  对八角式翻蛋装置的孵化机,其孵化盘规格不一,上蛋架要对号人架,保持前后平衡,并检查孵化盘卡牙是否卡住蛋架的卡缝内。

  孵化有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两种方式。小型养殖厂多采用分批入孵,即每隔3天、5天、7天人孵一批种蛋,出一批雏鹑;大型孵上蛋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计算出壳时间:上蛋后约需6小时蛋温升至孵化温度,需17~18天出壳。出壳或拣雏时间以中午12点至下午2时为宜。这样出壳后,晚上12时以前可以接种完马立克疫苗。接种疫苗后雏鹑放置476小时,第2天清晨发运,可在白天将雏运到目的地。

  ②固定好蛋盘,防止脱盘:码盘后的蛋盘要放到蛋盘架上。蛋盘放到蛋盘架上时,用两手的大拇指卡住蛋盘,用两手的食指向外轻拉蛋盘,检查蛋盘是否放置到准确位置。有的蛋盘下面有钉,蛋盘架上有孔,钉与孔是相对的,上蛋时钉应插入到孔内。

  ③蛋车推人孵蛋器内后与翻蛋装置相嵌合配套,防止损坏翻蛋系统或蛋车。蛋车要用刹车块固定,防止时间长了脱车。

  (7)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是孵化过程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消毒时孵化器内根据要求放置药品后再放孵化室内的药品。无论是孵化室、孵化器、用具、种蛋都使用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用药量根据消毒对象不同有所差别。例如房舍、设备消毒用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福尔马林30毫升/立方米,蒸24~48小时以上;种蛋消毒药物用量相同,但熏蒸时间是30分钟;落盘后消毒高锰酸钾7.5克/立方米,福尔马林15毫升/立方米,熏蒸30分钟;雏鹑熏蒸消毒时高锰酸钾3.5克/立方米,福尔马林7.5毫升/立方米熏蒸5分钟。熏蒸消毒时温度最好在25℃,相对湿度60%,孵化室、孵化器、用具、舍、舍内的设备应密封(落盘、出、雏鹑消毒不能密封),防止消毒气体散失。药品应放入体积为20倍药物体积的瓷制水缸内,先加高锰酸钾,后加福尔马林,片刻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散发出大量刺鼻的烟雾。这种烟雾具有很强的消毒作用。如果容器太小,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时沸腾会使药物溢到容器外,而导致化学反应不完全,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8)孵化管理:①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温度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影响雏鹑的成活。温度过高过低不仅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鹌鹑和其他禽类一样,可用恒温孵化或变温孵化。变温孵化是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的需要来控制温度,以取得更理想的孵化效果。

  在室温20~22℃时,整批入孵宜用变温孵化制。一般用立体孵化机时1~5天,38.9~39.2℃;6~10天,38.6~38.9℃;11~15天,38.1~38.6℃;16~17天,36.7~37.2℃。如果每5天人孵一批,宜采用恒温孵化制,空箱入孵第一批鹌鹑蛋,其孵化温度为38.1~38.6℃,至第6天,即第二批鹑蛋入孵后则固定为37.8℃,恒温孵化第15天落盘至出雏改为36.7~37.2℃。

  ②湿度:湿度对胚胎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与胎膜粘连,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和出壳,孵出的雏鹑身体干瘦、毛短;如果湿度过高,蛋内水分不能正常蒸发,阻碍胚胎发育,孵出的雏鹑大肚脐,无精神,活力差。

  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4%~70%。孵化前期和中期1~12天,相对湿度56%~57%。在13~14天,需要排除羊水和尿囊液,相对湿度需在54%~55%。在15~17天,提高到65%~70%,可用温水喷在蛋壳上,以利于雏破壳,防止黏蛋壳为保持湿度,可在孵化器底层放置水盘或者湿毛巾。

  ③通风: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应做好孵化器内的通风,以补足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特别是孵化的中、后期尤应注意,否则会发生死胚多、畸形多的现象。孵化器内的通风可通过孵化器上的进出气孔来加以控制。孵化初期可关闭进、出气孔,中、后期则应经常打开进出气孔,经常进行换气。但要注意不能有过堂风或风量太大。

  ④翻蛋:禽类在自然孵化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翻蛋,并能将窝边的蛋与中央的蛋调换,这样就可使孵化蛋均匀受热,有利于胚胎发育,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因而当以机器代替禽类进行人工孵化时,翻蛋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措施,它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翻蛋的方法、要求、次数及时间,因孵化器类型及胚龄的不同而有别。

  从种蛋人孵当天开始翻蛋,直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止。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白天每小时翻蛋1次,黑夜每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求翻转90°。

  ⑤晾蛋:在孵化的中后期随着胚胎逐日增长,体内物质代谢增强,产生大量的热,同时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进行晾蛋可以使胚胎排出过剩的体热,降低温度,促进气体的代谢和交换。晾蛋的次数、时间长短随着外界气温和胚龄而定。在孵化中后期,外界气温较低时,每天晾蛋1次,每次15分钟。在孵化后期,外界气温较高时,每天晾蛋次数为2次,每次晾蛋时间为20~30分钟,晾蛋时将蛋面温度降至32℃左右,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孵化温度。

  ⑥照蛋:为了了解胚胎是否发育以及发育情况,孵化过程中一般要进行2次照蛋。

  第一次照蛋(头照)在种蛋人孵5天后进行,目的是检查种蛋是否受精,以便剔出淘汰无精蛋。发育正常的胚蛋,气室透明,其余部分呈淡红色,用照蛋器透视,可看到将来要形成心脏的红色斑点,以及以红色斑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的有如树枝状的血丝无精蛋的蛋黄悬浮在蛋的中央,蛋体透明。死精蛋蛋内混浊,也可见到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管,这是胚胎发育中止的蛋,应剔出加以淘汰。

  第二次照蛋(二照)在人孵后15天左右进行,目的是检出死胚蛋。此时胚胎发育正常的种蛋气室变大且边界明显,其余部分呈暗色。死胚蛋则蛋内显出黑影,两头发亮,易于鉴别。

  由于照蛋时间稍长,易使蛋温骤然下降,尤其在冬天,因此必要时增加室温,以免孵化率受影响。如果种蛋的受精率在90%以上时,可不必照蛋。或头照时证实种蛋受精率很高,也可以不进行第二次照蛋。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种蛋的破损率,又可节约劳动力,孵化质量也不受影响。

  一般用鹑蛋专用照蛋器进行照蛋,亦可使用鸡蛋用照蛋器

  ⑦落盘:孵化到15天就有雏鹑破壳,当有部分雏破壳时,就要落盘,准备出雏。

  落盘后不再翻蛋,蛋平放在出雏器中。蛋与蛋之间不能过分拥挤,否则不利于出壳和通风,孵化率下降。蛋和蛋之间距离大出壳温度相对较低,出壳不整齐,或者出壳时间推迟,孵化率下降落盘后孵化湿度调节至70%以上。从观察窗口看到有2%~10%鹌鹑出壳时,将出雏器内温度降到37.2~37.5℃。出雏期不宜经常打开机门。每打开机门1次,孵化率就下降一定的比例,出壳时间相应推迟。

  ⑧出雏:如果孵化条件恰当,种蛋孵至第16天开始啄壳出雏,第17天为出雏高峰,延续至第18天出完。雏破壳很快,当啄开破痕后就用上啄的破壳齿撞击破洞,很快沿气室边缘破开一圈以后,用尽全力破壳而出。从开始破壳到出壳约40~120分钟,出壳后休息一会儿就能站起来。若孵化成功,24小时出雏完毕。

  出雏期应注意以下问题:

  I.稳定温度,不能降温,保证湿度在70%以上

  Ⅱ.雏鹑刚出壳时全身湿透,且很疲劳。但几小时后,羽毛干燥,体力恢复。雏鹑即会乱蹦乱跳,异常活跃。等到雏出壳80%以上时打开机门拣雏一次,第18天最后1次拣雏。杜绝出雏期间打开机门观察出雏情况,可通过观察窗进行。

  Ⅲ:孵化器内的温度为35~36℃,因而雏鹑取出时出雏室内的温度应为25~30℃,并将其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保温育雏箱内或笼内,让其充分休息和恢复体力,以免拣雏后雏受寒死亡。

  Ⅳ.未出壳的蛋重新放人出雏器内继续出雏。对于破壳处发黄、羽毛变干、尿囊枯竭的蛋要人工助产。人工助产时将鹌的头拉出,让其自行脱去下部蛋壳。出壳完毕后,蛋壳和雏分开放置,并尽快将蛋壳送到室外。

  (9)清盘:出雏后的蛋壳、“毛蛋”、垫纸等要及时清除干净,然后将孵化室、孵化器、蛋盘等冲刷干净、晾干。在第二次使用前重新进行消毒。

  (10)孵化过程中停电的应急处理:要根据停电季节,停电时间长短,是规律性的停电还是偶尔停电,孵化机内鹑蛋的胚龄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早春,气温低,室内若没有加取暖设备,室温度仅5~10℃,这时孵化机的进、出气孔一般全是闭着的。如果停电时间在4小时之内,可以不必采取什么措施。如停电时间较长,就应在室内增加取暖设备,迅速将空温提高到32℃。如果有临出壳的胚蛋,但数量不多,处理办法与上述同。如果出雏箱内蛋数多,则要注意防止中心部位和顶上几层胚蛋超温,发觉蛋温烫眼时,可以调一调蛋盘。

  ②电孵机内的温度超过25℃,蛋胚龄在10天以内的,停电时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胚龄超过13天时,应先打开门,将机内温度降低一些,估计将顶上几层蛋温下降2~3℃(视胚龄大小而定)后,再将门关上,每经2小时检查1次顶上几层蛋温,保持不超温就行了,如果是出雏箱内开门降温时间要延长,待其下降3℃以上后再将门关上,每经1小时检查1次顶上几层蛋温,发现有超温趋向时,调一下盘,特别注意防止中心部位的蛋温超高。

  ③室内气温超过30℃停电时,机内如果是早期的蛋,可以不采取措施,若是中、后期的蛋,一定要打开门(出、进气孔原先就已敞开),将机内温度降到35℃以下,然后酌情将门关起来(中期的蛋)或者门不关紧,尚留一条缝(后期的蛋),每小时检查1次上面几层的蛋温。若停电时间较长,或者是停电时间不长,但几乎每天都有规律地暂短停电(如2~3小时),就得酌情每天或每2天调盘1次。

  为了弥补由于停电所造成的温度偏低(特别是停电较多的地区),平时的孵化温度应比正常所用的温度标准高0.28℃左右,这样,尽管每天短期停电,也能保证在第18天出雏。

  (11)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的原因

  ①胚胎早期死亡:指5天前死胚。常见原因为种鹑的营养水平低下及健康状况不良,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种蛋保存不当,如贮存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或感染了细菌;种蛋经长途运输,途中受到高温或剧烈震动。

  ②胚胎中期死亡:指12天左右死亡的胚胎。主要原因为种鹑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维生素D,脏蛋未经清洁消毒,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等。

  ③胚胎后期死亡:指14~16天死亡的胚胎。常见原因有通气不良,缺氧闷死;软骨畸形。如死体表充血,说明是高温影响所致;气室小是温度过高造成。

  ④出壳时死亡:指未啄壳或已啄壳但未出壳则已死亡。常见原因是种蛋缺钙;胚胎喙部变形;温度过高以及湿度过高过低,造成窒息或黏毛而死亡;或因胎位不正,出壳困难等。

  (12)孵化成绩统计:孵化记录对孵化效果的检查、改善孵化条件和提高孵化率有好处。

  孵化记录主要包括种蛋的保存时间;种鹑群号,人孵的机器号,种蛋孵化天数,入孵数量;照蛋结果包括受精蛋数、无精蛋数、污染蛋数、早期死亡;人孵器温度、湿度;落盘时间;出雏器温度、湿度;孵化出雏数、一级雏数、二级雏数;出售雏鹑数。

  根据以上记录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制定一个记录表格这样会一目了然。由上述记录数字还可以计算一些孵化指标,评价孵化效果。常用的孵化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受精率(%):受精蛋数(包括死精蛋和活胚蛋)占人孵蛋的比例。

  ②)早期死亡率(%):通常统计头照时的死精蛋数占受精蛋的百分比。

  ③受精蛋孵化率(%):出壳雏数(包括健雏、弱、残和死雏)占受精蛋比例。此项是衡量孵化场孵化效果的主要指标。

  ④人孵蛋孵化率(%):出壳雏数占人孵蛋的比例。该项反映种鹑场和孵化厂的综合水平。

  ⑤健雏率(%);健雏占总出雏数的百分比。

  ⑥死胎率(%):死胎蛋占受精蛋的百分比。死胎蛋一般指出雏结束后扫盘时的未出壳的种蛋,如果孵化效果不理想时,还可以对这些蛋进行剖检,以确定胚胎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