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姜> 黄姜
黄姜
时间:2023-08-31 16:02:00 来源:说植物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从中提取的皂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行业。黄姜原为野生,从七十年代开始人工种植,目前栽培技术已比较完善。我们现在种植的黄姜品种为浙江中药研究所培育的组织培养试管苗,种性稳定,近几年栽培黄姜皂素含量都达到商品要求;产量高,一般亩产1000-1250公斤,纯收益在2000元左右,最高亩产可达2000公斤。
形态特征
黄姜为不规则卵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常弯曲,或具叉状分枝。深黄或棕黄色,皱缩,有明显的节。质坚硬,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具蜡样光泽。香气特异,味苦辛。而片姜黄则为不规则长圆形块片,大小不一。切面黄白色或棕黄色,具环纹及筋脉小点;外皮灰黄色,皱缩粗糙。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质脆,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气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分布范围
黄姜分布于中国河南南部、湖北、湖南、陕西秦岭以南、甘肃天水、四川。
栽培技术
1、种植时间
黄姜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5-7月份,因为此时的温度能稳定在15度以上,且光照和湿度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黄姜的发芽率,种植黄姜时,需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促进黄姜旺盛生长。
2、浸种处理
种植黄姜时,需要选择无病无伤且饱满的种子,再将其放入到多菌灵药剂中浸泡15分钟,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黄姜的染病几率,然后将黄姜种子放置在太阳下晾晒1-2天,使其更易出苗。
3、种植方法
黄姜适官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黄姜时,需要为其选择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士,再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饼肥和堆肥,提高土壤的肥力,然后将黄姜的种子播撒在土壤表面,并覆盖一层地膜。
4、养护管理
养护黄姜时,需要在植株出苗后,为其追施一次稀薄的氨磷钾液肥,使黄姜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黄姜生长旺季,需要向其喷洒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的产量,而且在暴雨过后,需要为黄姜排出积水,以免其渍水腐。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1.治疗痈疖早期未破溃、蜂螫、阑尾炎。黄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作用是消炎、镇痛,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痈疖早期未破溃、蜂螫、阑尾炎,也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良好原料。
2.治疗肺热咳嗽。黄姜有清肺止咳的功效,可治肺热咳嗽。
3.治疗湿热淋痛。黄姜有利湿通淋的功效,可治湿热淋痛。
4.治疗风湿腰痛。黄姜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治风湿腰痛。
5.治疗跌打扭伤,蜂蜇虫咬。黄姜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跌打扭伤、蜂蜇虫咬。
生长习性
黄姜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
功效作用
1、降血脂:黄姜中含有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脂蛋白-B的作用,并能降低肝胆固醇,纠正脂蛋白比例失调,对降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更为显著,能使血浆中甘油三酯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
2、利胆:黄姜中的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醇等,都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胆囊收缩,而以姜黄素的作用为最强。
营养成分
黄姜是一种中药材,含有淀粉、维生素、纤维素、水溶性苷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强心苷类、单宁、色素等成分。
病虫防治
一、黄姜炭疽病该病发生后,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并导致叶片脱落,干燥环境中,病斑会凹凸不平,一般重茬的地块很容易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种植的时候采用配套种植,并施入腐熟农家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病源。
2、药物防治:(1)播种时防治:用敌克松撒施进行土壤处理,种子用多菌灵加水浸种,然后晾干待播。(2)病株防治:用可杀得兑水喷雾;发病后,还可以使用小叶敌兑水喷雾,能够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二、根腐病发病后,茎蔓基部会变褐,病部稍下陷,有时开裂和深入皮层内。剖视蔓下部,可发现维管束变褐色。当主蔓基部全部腐烂时,病株便枯萎死亡,潮湿环境下,还会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施入充足的钾肥,发病后,使用根腐灵”每亩用50~75克灌根;每亩用25~40克可杀得2000;重茬地用重茬剂每亩150克,喷雾3次。
三、蛴螬该虫害是金龟子的害虫,5月份是成虫的高峰期,主要危害黄姜叶片,喜在黄姜地里产卵,幼虫会危害黄姜。
防治方法:在播种的时候,使用专杀地老虎或功夫等药剂进行灌根,直接对有虫害的黄姜根部灌注杀虫。而且还可以使用呋喃丹或者辛拌磷进行拌*撒施,能够有效防治该虫害。
相关推荐

-
良姜
良姜别名小良姜、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茎圆柱形,其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它的原产地市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均有栽种,最适宜的地区是我国的华南及东南地区。
2023-08-31 -
大肉姜
大肉姜是产量最高的的一个生姜品种,大肉姜以块茎肥大、皮薄、肉厚、纤维少、脆嫩、辣味适中、汁多、品质好、耐贮运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市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6.5万多吨,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为烹调佐料和药用功效,深受市民青睐。
2023-08-31 -
野山姜
野山姜是姜科类植,物株高35-70厘米,具横生、分枝的根茎;总状花序顶生,果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8月;果期7-12月。在中国的东南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及日本有分布。生于林下荫湿处。喜温暖潮湿气候。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夹砂土或腐殖质土栽培。果实根茎可入药。
2023-08-31 -
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从中提取的皂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行业。黄姜原为野生,从七十年代开始人工种植,目前栽培技术已比较完善。我们现在种植的黄姜品种为浙江中药研究所培育的组织培养试管苗,种性稳定,近几年栽培黄姜皂素含量都达到商品要求;产量高,一般亩产1000-1250公斤,纯收益在2000元左右,最高亩产可达2000公斤。
2023-08-31 -
白姜
白姜,根茎较大,呈微黄色,外皮光滑,肉黄白色,水分较大,辣味淡,纤维少。新鲜白姜的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
2023-08-31 -
黄爪姜
黄爪姜是浙江省余杭县临平一带农家品种。植株较红爪姜稍矮,株高60~65厘米,姜皮淡黄色,芽不带红色。姜块节间短而密,肉质致密,辛辣味浓。单株根茎重250~400克左右。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水分小,香气比老姜还要重,是姜中上品。
2023-08-31 -
红芽姜
“红芽姜”顾名思义因其每一个姜芽细长白嫩,晶莹剔透,姜尖为粉红的故名未红芽姜,又因其鲜嫩无丝,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故名“佛手姜”。佛手姜具有鲜、甜、嫩、脆、辣等特点,冬寒天吃了,可以增抗寒,因而成为冬季走俏的商品,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2023-08-31 -
红爪姜
红爪姜也叫青州竹根姜,主要分布于山东青州市。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根茎皮淡黄色,芽淡红色,肉蜡黄色,质脆嫩,纤维少,风味品质佳,生吃熟食均可,鲜食和腌渍俱佳,历来是“鲁菜”的首选品种。产量高,一般单株根茎重可达500克左右。喜温,耐寒性弱,不耐强烈日光,需肥较多,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格,易感姜腐烂病。嫩姜辣味轻,质嫩,可腌渍,老姜辣味浓。可供调味或药用,适宜砂壤土栽培。
2023-08-31 -
老姜
老姜即姜种,俗称姜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相比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主要作调味用,一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姜,老姜附有姜芽(浇姜),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可以为菜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023-08-31 -
洋姜
洋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到3米,其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洋姜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
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