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首页 > 农林牧渔> 知了怎么人工养殖

知了怎么人工养殖

时间:2025-11-28 13:32:00 来源:说植物

  知了(主要指蚱蝉)的若虫(金蝉)是热门食材,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捉日益减少,人工养殖成为重要补充。但知了一生需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阶段需在土壤中生活2-3年,且依赖杨树、柳树等寄主植物获取养分,养殖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掌握规范化养殖技术,是提高知了产量与成活率的核心,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1_new.png

  知了怎么人工养殖?

  1.养殖准备:选对寄主与场地

  寄主植物选择:知了若虫靠吸食植物根系汁液生长,需种植根系发达、汁液丰富的树种,首选杨树、柳树、榆树,其次可搭配苹果树、梨树等果树,每亩种植30-50棵(株距3-4米),树龄1-2年、树干直径5厘米以上为宜,确保若虫有充足食物来源。

  场地规划: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避免低洼积水(防止土壤积水导致若虫窒息);若在果园套养,需确保果树无农药残留(高毒农药会杀死若虫);场地周围可搭建1.5米高的纱网,防止成虫羽化后飞逃,提高产卵量。

  种源准备:可购买人工培育的知了卵枝(选择一年生、带有饱满卵粒的枝条,每根枝条含卵100-200粒),或在秋季采集野生卵枝(从树上剪下带有产卵痕迹的枝条,产卵处会有明显的锯齿状伤口),避免使用老化、卵粒干瘪的枝条。

  2.卵枝孵化:创造适宜环境促若虫出土

  卵枝处理:将卵枝剪成30-40厘米长,每10根捆成一捆,放入塑料盆中,盆内铺5厘米厚的湿润沙土(含水量60%,手握成团不散),卵枝垂直插入沙土中,顶部露出10厘米,用塑料膜覆盖盆口(留3-4个透气孔),保持温度25-30℃。

  孵化管理:每天向沙土喷水1次,保持湿润,避免干燥导致卵粒死亡;孵化期间每周翻动1次卵枝,防止霉变;约30-40天后,卵会孵化成白色若虫(体长1-2毫米),此时需将若虫与卵枝一起转移到寄主植物根部。

  3.若虫培育:保障土壤环境与养分

  若虫投放:在寄主植物根部周围挖深10-15厘米、宽20厘米的环形沟,将带有若虫的沙土与卵枝碎片均匀撒入沟中,覆盖疏松土壤,轻轻压实,避免土壤板结(影响若虫活动与取食);每亩投放若虫1-2万只,密度过高会导致食物不足,影响生长。

  土壤管理:若虫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含水量50%-60%),干旱时每周浇水1次(采用滴灌或漫灌,避免大水冲刷);每年春季施1次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寄主植物根系生长,间接为若虫提供更多养分;禁止使用除草剂(会破坏植物根系,导致若虫无食可吃)。

  天敌防控:若虫天敌主要有鼹鼠、蛇、蚂蚁,可在场地周围投放鼠药(防止鼹鼠挖洞捕食若虫),在树根周围撒施生石灰(驱赶蚂蚁),发现蛇类及时人工捕捉,减少若虫损失。

  4.成虫管理与采收:把握羽化与收获时机

  成虫管理:若虫在土壤中生长2-3年后,会在夏季傍晚(6-8月)出土,爬至树干羽化,此时需保持场地安静,避免强光照射(影响羽化);成虫羽化后1-2天开始交配产卵,可在树干上绑草绳,为成虫提供产卵场所,提高卵粒产量;若无需留种,可在成虫羽化后及时捕捉(用灯光诱捕,成虫有趋光性)。

  若虫采收:若虫出土高峰期(夏季雨后),每天傍晚在树干周围铺设塑料布,若虫出土后会爬向树干,可人工捡拾;或在树干1米高处缠绕光滑的塑料胶带(宽度20厘米),阻止若虫上爬,便于集中捕捉;采收的若虫可鲜售,或用开水烫死后冷冻保存,延长保质期。

2_new.png

  知了养殖周期长怎么提高若虫成活率?

  关键在土壤与天敌防控:①土壤优化:定期疏松土壤(每季度1次),避免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雨季及时挖沟排水,防止若虫窒息;②天敌防治:除常规防控外,可在土壤表面喷洒低毒杀虫剂(如氯氟氰菊酯),杀死蚂蚁、蛴螬等地下害虫,用药后间隔7天再浇水,避免药剂残留;③养分补充:每年为寄主植物施1次磷钾肥(每亩15公斤),促进根系发育,确保若虫有充足汁液可吸。

  家庭小院能养殖知了吗?

  家庭小院可小规模尝试,需简化操作降低难度:①寄主简化:种植1-2棵杨树或柳树(树龄2年以上),无需大规模种植;②孵化简化:直接购买已孵化好的若虫(避免自行孵化操作复杂),在树根周围挖浅沟投放,覆盖薄土即可;③管理简化:无需搭建纱网(小院空间小,成虫羽化后易捕捉),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捡拾若虫,适合作为兴趣养殖,产量虽低,但可体验完整生长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