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林牧渔> 青虾的养殖技术
青虾的养殖技术
时间:2025-11-20 13:51:00 来源:说植物
青虾(又称河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周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池塘、稻田等多种水域养殖。但青虾对水质变化敏感,且易受病害、饵料不足影响生长,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掌握从池塘准备到收获的全流程要点,能帮助养殖户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下面详细介绍具体技术。

青虾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准备:打造适宜生长环境
池塘选择与改造: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淡水养殖标准)、排水方便的地块,池塘面积以2-5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底坡度1:3(便于捕捞);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腐殖土(模拟自然栖息地,利于青虾栖息觅食),四周搭建防逃网(高50厘米,防止青虾跳出),进水口安装滤网(防止杂鱼、敌害进入)。
清塘消毒:放苗前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7天后注入新水,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100公斤(如鸡粪、猪粪,需发酵处理),培育浮游生物(作为青虾苗初期饵料),待水质呈淡绿色或黄褐色时即可放苗。
2.苗种选择与投放:奠定高产基础
苗种选择:选规格整齐(体长1.5-2厘米)、活力强(手抓时挣扎有力)、无病无伤的优质青虾苗,优先选择人工繁育的苗种(成活率比野生苗高20%-30%),避免购买体色发黑、活力差的弱苗。
投放时机与密度:春季3-4月(水温稳定在18℃以上)或秋季8-9月投放,春季投放密度为每亩3-4万尾,秋季投放密度为每亩2-3万尾;投放前需将虾苗袋放入池塘水中浸泡10-15分钟(调节水温,避免温差应激),分2-3次缓慢放入池塘,均匀分散在池塘四周浅水区。
3.日常管理:把控生长关键环节
水质管理:每周检测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0-8.5,溶解氧≥5mg/L;每15-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3-1/2,高温季节(7-8月)每10天换水一次,同时开启增氧机(每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4-5小时,防止缺氧浮头);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改善水体生态,减少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饵料投喂:青虾为杂食性,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蛋白含量30%-35%),搭配少量鲜活饵料(如螺蚌肉、小鱼虾、豆饼);每天投喂2次,上午8-9点投喂总量的30%(投在浅水区),傍晚5-6点投喂总量的70%(投在深水区),投喂量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残饵污染水质;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时减少投喂量(为正常量的50%-70%),阴雨天少喂或不喂。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害为烂鳃病、黑鳃病,发病初期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亩用量200-300克)或溴氯海因(每亩用量150-200克);敌害主要有黑鱼、鲶鱼、水鸟,定期清理池塘杂鱼,在池塘上空搭建防鸟网;日常避免过量投喂、频繁换水,减少应激反应,增强青虾抗病能力。
4.收获与销售:把握最佳时机
青虾养殖周期为3-4个月,当虾体长达到5-6厘米、体重5-8克时即可收获,春季投放的虾苗6-7月收获,秋季投放的虾苗11-12月收获;采用地笼网捕捞,将地笼网放置在池塘四周,每天清晨收网一次,挑选规格达标的青虾出售,小规格青虾放回池塘继续养殖;收获后及时冲洗青虾,用泡沫箱加冰保鲜运输,保持新鲜度,提高市场售价。

青虾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浮头是什么原因?
浮头多因缺氧或水质恶化导致,紧急处理方法:①立即开启所有增氧机,同时向池塘泼洒增氧剂(如过氧化钙、增氧粉,每亩用量100-150克),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②若浮头严重,可向池塘注入新水(从下风口注入,避免冲散虾群),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2,改善水质;③查找浮头原因,若因残饵过多导致水质恶化,需及时清理残饵,泼洒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若因施肥过量,需停止施肥,增加换水频率。
稻田能养殖青虾吗?
稻田可以养殖青虾(稻虾共作模式),需注意以下要点:①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保水性好的稻田,开挖环沟(宽1-1.5米,深0.8-1米)和田间沟(宽0.5米,深0.3米),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田埂加高至0.8米,防止漏水;②水稻品种选择:选抗倒伏、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杂交稻),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选用低毒农药,且喷药时抬高喷头,避免药液落入水中);③青虾管理:投放密度为每亩1.5-2万尾,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定期检测稻田水质,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保持1米左右),促进青虾生长,次年春季收获,实现“稻虾双收”。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养鸭的养殖技术
养鸭是我国传统养殖业之一,鸭肉、鸭蛋兼具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市场需求稳定。无论是肉鸭养殖还是蛋鸭养殖,都需围绕“成活率、生长速度、产蛋率”核心目标,把控品种选择、场地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掌握规范化养殖技术,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8 -
鲨鱼能否人工养殖
鲨鱼因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如观赏、科研),人工养殖逐渐受到关注。但不同于淡水鱼或普通海水鱼,鲨鱼多为大型掠食性鱼类,生长周期长、对水质和空间要求严苛,且部分品种受保护,养殖存在诸多限制。并非所有鲨鱼都能人工养殖,需结合品种特性与技术条件判断,下面详细解析相关要点。
2025-11-28 -
知了怎么人工养殖
知了(主要指蚱蝉)的若虫(金蝉)是热门食材,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捉日益减少,人工养殖成为重要补充。但知了一生需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阶段需在土壤中生活2-3年,且依赖杨树、柳树等寄主植物获取养分,养殖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掌握规范化养殖技术,是提高知了产量与成活率的核心,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8 -
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蚕卵是家蚕生命的起点,体积小巧(直径约1毫米)却蕴含完整生命体系。其孵化并非简单的“等待”,而是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协同作用,若条件不适,可能导致蚕卵休眠、霉变甚至死亡。掌握科学的孵化条件与管理方法,能让蚕卵孵化率提升至90%以上,为后续养蚕打下良好基础,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8 -
牛肝菌种植技术
牛肝菌(如美味牛肝菌、黄牛肝菌)是市场价值较高的食用菌,野生资源日益稀缺,人工种植成为满足需求的重要途径。但其依赖与树木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种植难度高于普通食用菌,需精准控制培养基、温湿度及共生环境。掌握规范化种植技术,是实现牛肝菌稳定产出的核心,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7 -
松果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松果是松树的球果,分为含种子的雌球果(我们常说的“松果”)和无种子的雄球果,其成熟时间因松树品种、生长地域不同差异较大。无论是想采集松果育苗,还是用于手工装饰,都需要掌握其成熟规律——未成熟的松果质地坚硬、种子未饱满,过熟则易开裂掉籽。明确松果的成熟时间与判断方法,能更高效地利用松果,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7 -
李子苗怎么培育
李子作为常见水果,市场需求稳定,而优质李子苗是高产的前提。李子苗培育主要有播种、嫁接、扦插等方式,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且对土壤、温度、管理细节要求较高。若培育过程中忽视关键步骤,易导致幼苗抗病性差、结果推迟。掌握科学的培育方法,能为李子树生长打下坚实基础,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7 -
木耳是怎么长出来的
木耳是我国传统食用菌,无论是炒菜、煲汤都深受喜爱。但它并非生长在土壤中,而是依靠朽木或人工培养基获取养分,生长过程需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不少人对木耳的生长原理感到好奇,想知道从菌种到可食用的成熟木耳,需要经历哪些关键环节。下面结合人工栽培流程,详细解析木耳的生长过程。
2025-11-27 -
西瓜施肥时间及方法
西瓜作为喜肥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随生长周期动态变化,不同阶段施肥重点差异显著。若盲目施肥(如偏施氮肥、施肥时机不当),易出现“前期徒长、后期脱肥”,导致坐果难、甜度低、产量下降。掌握科学的施肥时间与方法,平衡营养供给与生殖生长,是西瓜优质高产的关键,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7 -
姑娘果一年可种植几茬
姑娘果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适应能力较强,但对温度敏感,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其一年可种植的茬数并非固定,主要取决于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无霜期长短)、栽培方式(露天或设施)及品种特性(早熟或晚熟)。明确不同场景下的种植茬数,能帮助种植者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