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草本植物> 蒲公英 蒲公英百科
蒲公英 蒲公英百科
时间:2023-07-27 17:21:00 来源:说植物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为黄色,花的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内层为线状披针形;瘦果为暗褐色倒卵状披针形,冠毛为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为4-9月,果期为5-10月。
蒲公英在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繁殖力强,因而蒲公英的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
分布地区
蒲公英在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
生长习性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蒲公英繁殖采用种子繁殖。种子无休眠期,成熟采收后的种子,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播种,露地直播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1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0.5~0.75千克。平畦撒播,亩用种1.5~2.0千克。品质优良的蒲公英良种每亩的播种量仅为25~50克。播种后盖草保温,出苗时揭去盖草,约6天可以出苗。
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处理,即将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搅动至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当气温在在15℃以上时即可将种子播在湿润土壤中。经过90个小时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在土壤温度15℃左右时发芽较快,在25~30℃以上时,发芽慢,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
根据试验结果得知:5月未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12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种,则从播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为3~4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
栽培技术
种子准备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野生条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20个以上,优良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可高达20个以上,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
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克左右。
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备用。
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发新叶,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可采叶上市。
整地施肥
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要亩施有机肥2000~35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15千克,均匀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平畦宽1.2米、长10米、起20厘米高小垄。
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最好进行地膜覆盖,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盖。
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的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3~5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农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生长期间追1~2次肥。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播种当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采叶,等到第2年才开始采收,此时植株品质好,产量高。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秋末冬初,应浇1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
采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收割可产700~800千克。
采收时可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叶那样采收,但叶片是分散的,不成叶束。单位面积产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0.8~1.0千克;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2~1.7千克;温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5~2.4千克。
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30天割1次。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可收割2000~2500公斤。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10天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病虫防治
叶斑病: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毫米,个别病斑20毫米。
斑枯病: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叶片上病斑多时,叶缘上卷。上述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清沟排水,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2%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0.67%万兴乳油2000~30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枯萎病: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
防治方法: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沙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4~0.5升,视病情连续灌2-3次。
主要价值
观赏
蒲公英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
食用
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热量约有108.8千焦,2002年就被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物质,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药用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味甘,微苦,寒。归肝、胃经。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相关推荐

-
拂子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拂子茅,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和条形粗糙的叶片。它在夏季开花,花序呈圆锥形,紧密而狭长,常间断,颜色为灰绿色或微带淡紫色,每个小穗包含一小花。拂子茅的雄蕊有3枚,为观赏草类植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拂子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24-07-16 -
龙牙白菜
龙牙白菜是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龙牙白菜是白菜的一种,又叫仙鹤草,槐树芽等,与普通大白菜相比,它叶片多,而帮子少,没有丝,脆甜,水分含量少,口感好,营养价值较高,属于新品种。
2023-08-30 -
玉竹 玉竹百科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是天门冬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花被黄绿或白色,花被筒较直,花丝丝状,近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浆果成熟时为蓝黑色;花期为5-6月,果期为7-9月。《本草经集注》中认为玉竹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由此得名。
2023-07-29 -
小米草 小米草百科
小米草(Euphrasia pectinata Ten.)是列当科、小米草属植物。植株直立,高10-30(45)厘米,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白色柔毛。叶与苞叶无柄,卵形至卵圆形。花序长3-15厘米,初花期短而花密集,逐渐伸长至果期果疏离;花萼管状。蒴果长矩圆状,长4-8毫米。种子白色,长1毫米。花期6-9月。
2023-07-29 -
菊芋 菊芋百科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菊科、向日葵属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舌状花通常12-20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管状花花冠黄色,长6毫米。
2023-07-29 -
商陆 商陆百科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商陆科、商陆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广布于长江以南红壤低丘陵地区,在中国现有分布的品种中主要有商陆(野萝卜)和垂序商陆(美商陆、美洲商陆、十蕊商陆)。各地根据其形态称其为大苋菜、山萝卜、花商陆、胭脂等。因为形态极似马齿苋科的栌兰(俗称土高丽参或土人参)而被各地误当作土人参栽种。
2023-07-29 -
黄钟花 黄钟花百科
黄钟花(学名:Tecoma stans(L.)Juss.ex Kunth)是紫葳科、黄钟花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嫩枝光滑无毛,绿色,随着生长转变为棕褐色或略带红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花顶生,总状花序,两性花:花萼合生成杯状,1齿裂。蒴果长柱形,表面有稀疏的小突点。种子长0.6厘米,每端有长0.6厘米的翅。
2023-07-29 -
老鹳草 老鹳草百科
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是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根茎粗壮直生,茎直立,单生,叶基生和茎生叶对生;托叶卵状三角形或上部为狭披针形,基生叶片圆肾形,花序腋生和顶生,稍长于叶,总花梗被倒向短柔毛,苞片钻形,花梗与总花梗相似,花、果期通常直立;萼片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花丝淡棕色,蒴果被短柔毛和长糙毛。
2023-07-29 -
马鞭草 马鞭草百科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马鞭草的茎呈直立暗绿色,呈四棱形,有稀疏粗毛;绿色叶片呈长卵形,基部为樱形,边缘有粗锯齿;细长的穗状花序生枝顶或腋生,花小而稀疏,花期在7月;果呈长圆形,果皮薄,成熟时会裂开,果期在9月。据《本草纲目》记载,马鞭草因顶生的穗状花像马鞭而得名。
2023-07-29 -
半夏 半夏百科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Ten.ex Breitenb.),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块茎,叶基出,有长柄,叶柄基部常有珠芽。肉穗花序具细长附属体;花雌雄同株,无花被;雌花部分与佛焰苞贴生。浆果小,熟时红色。半夏有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生殖通过花完成,营养繁殖通过珠芽和块茎完成。因仲夏可采其块茎,故名“半夏”。
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