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农林牧渔 农业大全
石斑鱼
石斑鱼

石斑鱼,是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的鱼类动物。其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因其喜欢生活在礁石附近,故名。石斑鱼种类有100多种,中国约有10种。

类目

形态特征

体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7~11根,鳍条10~21根;臀鳍鳍棘3根,一般第2根最为强大,臀鳍鳍条数7~13根;胸鳍宽大,位低,一般呈圆形;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口大,两颌齿内行齿倾倒;体被小栉鳞;侧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型。不同种类的石斑鱼体型差异较大, 30%以上的石斑鱼种类体长可达1m以上,超大体型者可超过2m,如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伊氏石斑鱼(E. itajara)、东太平洋石斑鱼(E. quinquefasciatus)等,而体型小者甚至小于20cm,如红鳍九棘鲈(Cephalopholis aitha)、短身石斑鱼(E. trophis)、多斑九棘鲈(C. polyspila)等。石斑鱼属(Epinephelus)作为石斑鱼科中种类最多的属,其体型大小变化较大,从小型到大型均有分布;而另一种类数较多的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除了红九棘鲈(C. sonnerati)外都是体长小于50cm的小型石斑鱼。此外,石斑鱼类的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存在背鳍鳍棘和腹鳍鳍棘显著延长及收缩的现象,这是石斑鱼类发育过程中较为独特的一个特征。

分布范围

石斑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沿海分布的石斑鱼类有11个属65种,包括光腭鲈属、下美属、驼背鲈属、石斑鱼属、鸢属、烟鲈属、纤齿鲈属、九棘鲈属、侧牙鲈属、鳃棘鲈属和贫鲈属。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其中常见种类有斜带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驼背鲈、青石斑鱼等。台湾海峡尤其是澎湖列岛海域,不仅有黑潮支流的加温效应,且多有浅滩、峡谷、海岛、礁石,珊瑚礁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石斑鱼类栖息,其石斑鱼种类较东海、南海更为丰富 。

栽培技术

池塘养殖 1、养殖池条件:池塘可在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而成。条件要求为:(1)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好,硬泥底也可以;(2)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3)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 2、清塘及人工鱼礁投放,鱼池经曝晒、清淤后,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石斑鱼喜钻洞的习性。 3、鱼种放养。养殖的鱼种要求活力强,无病,体色偏黑色,并进行大小分养。放养密度必须因地制宜,一般鱼种规格100克/尾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0.5尾左右。 4、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最好为活饵,并依鱼种规格,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投喂。投喂时,采取定量投喂,一般前期占鱼体重的10-15%,后期为5-10%。 投饵时间以早上5-6时和晚上7-8时为佳。 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养殖石斑鱼的鱼池中投入白虾自繁自养或罗非鱼夏花鱼种混养,石斑鱼的残饵和粪便作为白虾和罗非鱼的饵料,而白虾和罗非鱼是石斑鱼的优质饵料,使鱼塘生态取得平衡。 (2)日常管理。石斑鱼对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日常管理要注意。养殖时要求水温在14-30℃,盐度12-35%,PH值7.8-8.4,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并要求日变化幅度不能过大,日换水量一般要求1/3-1/4;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的交换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就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及时采取机械抽水或增氧机增氧。另外,要经常巡塘,注意安全生产。 (3)收获。石斑鱼对低温忍耐力较差,一般宜在寒流未临前完成收捕。对少数未达商品规格的石斑鱼应作越冬处理。 网箱养殖 1、养殖场地的选择和网箱制作类同鲈鱼的网箱养殖。 2、养殖季节。石斑鱼的生长期在浙江海区一般为5-11月,石斑鱼从50-100克体重的鱼种养到400-600克商品鱼需要14-16个月时间。一般采用二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5-7月份收购的100克左右鱼种养到入冬前体重达到150-200克,经越冬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4-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当年在入冬前可养到400-600克商品鱼出售。 3、养殖密度。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认为规格为3×3×3米网箱其年放养密度为10千克/平方米为宜。这一放养密度可达到较高的成活率,总增重率和净产率都高,而且饵料系数低。 4、饵料和投饵技术。鱼种经运输,分养入箱后需7-10天的时间适应环境条件,才能开始摄食。在正式投食前应进行驯食,其饵料主要为下杂鱼,饵料系数一般为7-8:1。采用配合饵料时需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石斑鱼对摄食饵料的习惯性较强。以投喂下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饵料有一个较大的适应和过渡过程。二是配合饵料的配方要合理,其蛋白质含量不宜低于40%,三是石斑鱼如遇饵料不适口或鲜度不够,即会吐食,因此需考虑适口性。四是需制成软颗粒,其大小应与石斑鱼的口径一致。石斑鱼性多疑,对饵料选择性强,因此,投饵技术对石斑鱼摄食影响很大,投饵时间为上午8-11时,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5-10%,投喂方式应慢投,待鱼吃完再投。石斑鱼一般不食沉入网箱底部的饵料。 5、越冬管理。每年12月份至翌年4月份水温下降至15℃以下,石斑鱼基本不摄食不游动,进入越冬阶段。 (1)越冬海区选择和网箱结构。选择流速缓,风浪小,最低水温在8℃以上的海区。为减轻潮流、风浪对越冬鱼的影响,在越冬网箱的四周应设置一些空网箱来减缓水流和风浪对越冬网箱的冲击,同时在网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越冬器材,倒挂麻袋或附设硬质塑料笼和管子。 (2)越冬鱼种放养密度。一般放养规格200克/尾的鱼种,密度为350-400尾/箱。越冬期投食应选择在风和日暖天气,投喂量少一些,但饵料质量要好一些,尽量投喂活饵料。

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石斑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2、药用价值: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等药用价值。 3、经济价值:石斑鱼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4、美容价值:石斑鱼的鱼皮胶质可以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生长习性

石斑鱼为底栖性鱼类,其成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也有部分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泥质或淤泥质的海域,如青铜石斑鱼(E. aeneus)、褐石斑鱼(E. bruneus)及宝石石斑鱼(E. areolatus)等,其幼鱼则偏爱选择海草床、红树林等生境。石斑鱼类一般栖息于100m以浅的水域,如白线光腭鲈(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和横带九棘鲈(C. boenak)等,也有一些种类栖息于100~200m的水层中,如橙点九棘鲈(C. aurantia)。大多数石斑鱼为独居性鱼类,除了在繁殖期集群外一般不成群;但也有些种类的生活方式为一尾雄鱼和若干尾雌鱼组成的小群体,如横带九棘鲈和青星九棘鲈(C. miniata)。一些研究表明石斑鱼类通常可在特定的礁区定居较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定居习性及较长的生活史等特征使得石斑鱼类易受到过度捕捞的影响。

功效作用

1、温中补气:石斑鱼鱼肉质细嫩,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鱼肉脂肪含量低,供热能低,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2、美容养颜:石斑鱼的鱼皮胶质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所以,食用石斑鱼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是女性不错的选择。因为石斑鱼同时具备了二甲基砜(MSM)和虾青素,所以才有“美容护肤之鱼”的称号。 3、健脑益智:石斑鱼的鱼肉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卵磷脂,可增强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延缓脑力衰退。 4、延缓衰老:石斑鱼也含虾青素,是能达到延缓器官和组织衰老功能的抗氧化剂。

营养成分

石斑鱼中以青石斑鱼蛋白含量最高,比大黄鱼的蛋白含量都高,其次是棕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蛋白含量与中国花鲈、大菱鲆相近,而鞍带石斑鱼和美洲黑石斑鱼与真鲷的蛋白含量接近,相对比较低,约为66%(干重计),但脂肪含量却比大菱鲆高10多倍。除鞍带和美洲黑石斑鱼脂肪含量明显较高外,其他几种石斑鱼的脂肪含量与真鲷相近,略高于大黄鱼和大菱鲆。石斑鱼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均超过37%,跟FAO/WTO所建议的理想蛋白模式比较,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较高。通常产品的EAAI越高营养价值也越高,点带石斑鱼EAAI为103,棕点石斑鱼的EAAI为90.19,鞍带石斑鱼EAAI为95.87,说明石斑鱼是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源。另外,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含量也十分丰富,这说明了石斑鱼味道比较鲜美。石斑鱼脂肪含量比其他海水鱼类略高,但脂质均为优质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8%~88%,其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石斑鱼是味道鲜美、高蛋白、高优质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均衡的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优质海水鱼类。 矿物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点带石斑鱼的常量元素含量均略高于其他几种石斑鱼,其中钾(K)含量最高,其次为钠(Na)、镁(Mg)、钙(Ca)、磷(P);微量元素中,棕点石斑鱼锌(Zn)含量最高,其次为美洲黑石斑鱼。锌有“生命的火花塞”之称,能促进大脑蛋白合成,帮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同时也是人体内数十种酶的主要成分,动物性食品中富含的锌在人体内较易消化吸收,因此其被视为锌的良好来源。点带石斑鱼和美洲黑石斑鱼的Fe含量是几种石斑鱼中最高的。人体内的矿物元素主要来源于食物,与其他养殖鱼类相比,石斑鱼所含营养种类更为全面且含量丰富,特别是铁和锌的含量。研究显示,营养性铁缺乏和锌缺乏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营养素缺乏问题,因此含有丰富磷、钠、镁、锌和铁等元素的石斑鱼肌肉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体特别是孩童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病虫防治

石斑鱼的病虫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确保石斑鱼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定期检查水质和鱼群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其次,要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此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病虫害,可以使用一些无残留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中草药等,但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放养疾病的天敌等。总之,石斑鱼的病虫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卫生、饲料管理、药物治疗和生物防治等,以确保石斑鱼的健康生长。

油菜育苗时间和方法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绿叶蔬菜,无论是榨油用的油用油菜,还是鲜食的菜用油菜(如上海青、小白菜),育苗环节都至关重要。育苗能培育健壮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但很多种植者常因育苗时间不对、管理疏漏,导致幼苗徒长、病虫害多。掌握科学的育苗时间与方法,是油菜高产优质的基础,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油菜育苗时间和方法

柿子树在东北能种吗

  柿子树是常见的果树,果实清甜多汁,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东北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不少人疑惑“柿子树在东北能种吗”,担心低温冻伤植株、导致无法结果。其实并非所有柿子树都不适合东北,选对耐寒品种并做好防护,东北也能成功种植柿子树,下面详细解答这一问题及相关要点。

柿子树在东北能种吗

青椒怎么种植

  青椒是餐桌上的“百搭蔬菜”,炒食、凉拌、腌渍皆可,且富含维生素C,深受家庭喜爱。它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无论是庭院地栽还是阳台盆栽都能种植,但很多新手常因播种时机不对、管理不当,出现幼苗徒长、坐果少等问题。其实掌握青椒的种植时间、关键步骤和日常管理技巧,就能轻松收获鲜嫩青椒,下面详细介绍具体种植方法。

青椒怎么种植

金银花的种植及适应环境

  金银花是常见的藤本植物,花朵初开为白色、后变金黄,兼具观赏价值与药用功效,常被用于庭院花架、阳台盆栽,或采收花朵入药。但不少种植者因不了解其适应环境,随意选择种植地点,或因种植方法不当,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开花少。其实掌握金银花的适应条件与种植技巧,就能让其长势旺盛,下面详细介绍金银花的种植方法及适应环境。

金银花的种植及适应环境

怎样才知道芋头已经成熟了

  芋头是秋冬季节常见的根茎类蔬菜,无论是蒸食、炖煮还是做菜,都深受喜爱。但芋头生长在地下,无法直接观察其成熟状态,很多人常因判断失误,过早挖取导致芋头个头小、淀粉积累不足,过晚则可能因低温冻伤或田间积水腐烂。其实通过观察地上植株、结合生长周期等方法,就能精准判断芋头是否成熟,下面分享具体判断技巧。

怎样才知道芋头已经成熟了

怎么判断玉米可以摘了

  玉米是夏季常见的粮食与蔬菜,不管是自家种植还是市场挑选,判断其是否成熟可摘都很关键。摘早了,籽粒干瘪、甜度不足;摘晚了,籽粒变硬、口感粗糙,还可能出现“爆粒”情况。不少人仅凭种植时间估算,容易错过最佳采摘期。其实通过观察外观、触摸感受等简单方法,就能精准判断玉米是否成熟,下面分享具体判断技巧。

怎么判断玉米可以摘了

东北秋香菜几月份种

  香菜是东北人餐桌上常见的调味蔬菜,秋季种植的香菜因昼夜温差大,口感更脆嫩、香味更浓郁,深受喜爱。但东北秋季降温快、霜冻来得早,播种时间过早易因前期高温导致抽薹,过晚则生长期不足,难以收获。很多种植者常因把握不准播种时间影响收成,其实只要结合东北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对播种时段并做好管理,就能种出优质秋香菜,下面详细介绍具体种植时间与相关要点。

东北秋香菜几月份种

芒果树怎么修剪来年才挂果多

  芒果树是典型的热带果树,枝条生长旺盛,若长期不修剪或修剪不当,易出现“枝叶过密、养分分散”的问题,导致来年挂果少、果实小。不少果农虽知道要修剪,却因把握不好修剪时间、方法,反而影响树势。其实芒果树修剪需围绕“通风透光、集中养分、培养结果枝”展开,掌握科学技巧才能为来年高产打下基础,下面详细介绍具体修剪方法。

芒果树怎么修剪来年才挂果多

十月红菜苔种植时间和方法

  十月红菜苔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蔬菜,因10月前后可采收、菜苔呈紫红色而得名,脆嫩清甜,无论是清炒还是煮汤都十分爽口,是秋冬季节的应季美味。但它对温度敏感,种植时间过早易抽薹、过晚则生长慢,且田间管理不当会影响菜苔品质。不少种植者想种却不知如何下手,其实掌握好种植时间与关键技巧,就能顺利收获优质红菜苔,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十月红菜苔种植时间和方法

秋大白菜种植时间和方法

  秋大白菜是秋季种植的主流蔬菜,不仅口感清甜、做法多样,还能通过腌制、窖藏长期保存,是秋冬餐桌上的“刚需菜”。但它对种植时间要求严格——播种过早易遇高温引发病虫害,过晚则生长期不足,包心不紧实。不少种植者常因时间把控不当或管理疏漏影响收成,其实掌握科学的种植时间与方法,就能种出高产优质的秋大白菜,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秋大白菜种植时间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