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林牧渔> 农业抗旱的措施有哪些
农业抗旱的措施有哪些
时间:2025-09-16 13:50:00 来源:说植物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尤其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卡脖子旱”、夏季伏旱常导致作物缺水萎蔫、产量大幅下降。面对干旱,很多农户因缺乏系统的抗旱方法,只能被动承受损失。其实农业抗旱可从“开源、节流、提质”多方面入手,结合作物特性与当地条件选择合适措施,就能有效减轻干旱影响,下面介绍常见的农业抗旱方法。

农业抗旱的核心措施
灌溉节水:高效利用有限水源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优先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一是滴灌、喷灌,相比传统漫灌可节水30%-50%,滴灌能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喷灌可均匀湿润土壤,适合蔬菜、果树、大田作物;二是覆膜灌溉,在农田覆盖地膜或秸秆,减少水分蒸发,配合沟灌(将水引入地膜间的沟内),进一步提升节水效果;三是集雨灌溉,在田间修建蓄水池、水窖,收集雨水,用于干旱时应急灌溉,适合山区、丘陵等缺水地区。
种植适配:选耐旱品种+调整种植模式
从种植源头提升抗旱能力:一是选耐旱作物品种,如玉米选“郑单958”“先玉335”,小麦选“济麦44”“百农207”,这些品种根系发达、叶片保水能力强,能在缺水环境下正常生长;二是调整种植时间,避开干旱高发期,如华北地区将春玉米播种时间提前至4月上旬,利用春季土壤墒情,避免夏季伏旱影响灌浆;三是间作套种,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大豆根系固氮且需水量较少,可减少田间整体耗水量,同时提升土地利用率。
土壤管理:保墒蓄肥,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升抗旱效果:一是深耕松土,在播种前或作物生长间隙深耕土壤(深度25-30厘米),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土壤蓄水量,减少地表径流;二是增施有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有机肥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相比贫瘠土壤,肥沃土壤的抗旱能力可提升20%-30%;三是中耕除草,在作物苗期、生长期定期中耕,清除杂草(杂草会与作物争夺水分),同时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农户能采取哪些应急抗旱措施?
可通过“保水+补水”双管齐下:一是叶面喷水,在干旱初期(作物未严重萎蔫时),每天傍晚用清水喷施作物叶片,补充水分,缓解蒸腾失水,若配合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1:1000稀释),可增强作物保水能力;二是覆盖保墒,在作物行间覆盖秸秆、杂草或地膜,减少土壤蒸发,每亩覆盖秸秆500-800公斤,可使土壤含水量提升5%-8%;三是补种改种,若干旱导致作物严重死苗,及时补种耐旱短生育期作物(如荞麦、绿豆),避免绝收,减少损失。
不同作物的抗旱措施有差异吗?
有明显差异,需针对性调整:小麦抗旱重点在拔节期、灌浆期,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及时中耕保墒;玉米抗旱关键在大喇叭口期,此时需保证水分,无灌溉条件时可采用穴灌(在植株周围挖穴浇水,每亩浇水15-20立方米);果树(如苹果、梨)抗旱需注重根系保护,干旱时避免浅灌(易导致根系上浮),可采用环状沟灌(在树冠外围挖沟浇水),同时在树盘覆盖秸秆,减少蒸发。需注意,不同作物的耐旱临界期不同,需在需水关键期优先采取抗旱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减产。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白菜蚜虫最佳防治方法
白菜蚜虫(又称菜蚜)是危害白菜生长的主要害虫,常群集在叶片背面、嫩茎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生长停滞,还会传播白菜病毒病,使减产幅度达30%以上。很多种植者尝试防治却因时机不对、方法单一,难以彻底控制虫害。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结合物理、生物、化学手段,才能高效防治蚜虫,保障白菜优质高产,下面详细介绍具体方法。
2025-11-07 -
佛手瓜种植的时间与方法
佛手瓜外形独特,口感清脆,可炒食、凉拌或做汤,且藤蔓长势旺盛、叶片翠绿,兼具食用与观赏价值,是不少家庭种植的优选作物。但佛手瓜为热带亚热带作物,对温度敏感,种植时间不当易冻伤幼苗,管理疏漏也会影响结果量。掌握科学的种植时间与方法,才能让佛手瓜长势旺、产量高,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2025-11-07 -
玉米开始出穗多久成熟
玉米出穗(抽雄)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判断成熟时间的重要节点。不少种植者想知道“出穗后多久能成熟”,以便规划采收、晾晒时间,但玉米成熟周期受品种、气候、管理等因素影响,并非固定数值。理清不同情况下的成熟规律,能帮助种植者精准把握采收时机,避免过早(籽粒不饱满)或过晚(倒伏、霉变),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07 -
番薯种植需要
番薯(红薯)因适应力强、营养价值高,成为不少家庭菜园和农田的优选作物。但想种出高产、优质的番薯,并非简单埋入土壤即可——它对环境、物资及管理有明确需求,若忽略关键条件,易出现藤蔓旺长不结薯、薯块畸形等问题。理清番薯种植所需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丰收的基础,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2025-11-07 -
番薯和红薯的区别
在日常饮食中,番薯和红薯是高频出现的根茎类食物,不少人会纠结二者是否为同一种作物,甚至因名称差异误以为是不同品种。其实二者的关系的核心是“同物异名+品种细分”,地域称呼、外观细节等存在差异,但本质同属一类作物。理清它们的区别,能更精准地选购和食用,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07 -
甘蓝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甘蓝(俗称包菜、卷心菜)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可炒食、凉拌或腌制,且耐寒耐储,适合家庭菜园与大田种植。但甘蓝种植对时间和管理要求较高,若播种过早易抽薹,过晚则结球小;管理疏漏还会导致病虫害频发。掌握科学的种植时间与方法,是收获优质甘蓝的关键,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2025-11-06 -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
水稻生长需充足养分支撑,科学施肥能促进分蘖、灌浆,提升产量与品质。但实际种植中,很多农户存在“重氮肥轻磷钾”“盲目施肥”等问题,不仅增加成本,还可能导致水稻倒伏、病虫害增多。掌握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方法与精准用量,是实现高效种植的核心,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2025-11-06 -
黄豆怎么发豆芽
黄豆芽是家常食材里的“百搭选手”,清炒、凉拌、做汤都鲜嫩可口,还富含膳食纤维与植物蛋白。在家发黄豆芽不仅成本低,还能避免添加剂,吃得更放心。但不少人尝试时,常因操作不当导致豆芽发霉、芽体瘦弱,或因浇水、控温不到位影响口感。其实掌握简单的步骤和细节,就能轻松发好饱满脆嫩的黄豆芽,下面详细介绍具体方法。
2025-11-06 -
黄瓜怎么种植和管理
黄瓜口感脆嫩、水分充足,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可凉拌、炒菜、做汤,且生长周期短,适合家庭种植。但很多新手种植时,常因播种时机不对、水肥管理不当,出现幼苗徒长、坐果少、病害频发等问题。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巧,才能让黄瓜长势旺盛、高产优质,下面详细介绍具体要点。
2025-11-06 -
黄桃什么季节成熟
黄桃凭借金黄饱满的果肉、香甜浓郁的口感,成为夏季备受追捧的水果,无论是鲜食还是制作罐头、果脯,都深受喜爱。但黄桃成熟时间受品种、地域影响较大,且最佳尝鲜期较短,不少人因不清楚具体成熟季节,要么买到未熟的酸涩果实,要么错过鲜食时机。其实通过品种特性与地域分布,就能精准把握黄桃成熟节点,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