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首页 > 农林牧渔> 水稻灌浆期需要水吗

水稻灌浆期需要水吗

时间:2025-09-15 16:54:00 来源:说植物

  水稻灌浆期是从稻穗开花到籽粒成熟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和米质。很多种植户会纠结:这个阶段到底需要水吗?有的担心缺水导致籽粒干瘪,有的又怕浇水过多引发病害。其实水稻灌浆期对水分有特定需求,既不能干旱缺水,也不能长期积水,掌握科学的水分管理方法,才能让籽粒饱满、产量提升,下面详细说明。

1_new.png

  水稻灌浆期需要水,且需科学管控水分

  需水原因1:保障养分运输,促进籽粒灌浆

  灌浆期水稻的核心任务是将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以及茎秆中储存的养分,运输到籽粒中形成淀粉。水分是养分运输的“载体”,若此时缺水,植株体内养分运输受阻,籽粒无法获得充足营养,会出现灌浆不足、籽粒空瘪的情况,千粒重降低(正常千粒重25-28克,缺水时可能降至22克以下),直接导致减产。

  需水原因2:维持叶片功能,延长光合时间

  水稻灌浆期的养分主要依赖叶片光合作用合成,充足水分能让叶片保持挺拔、叶绿素含量稳定,延长光合功能期(正常可维持30-40天)。若缺水,叶片会因蒸腾作用失水而萎蔫、发黄,光合效率大幅下降,甚至提前枯死,导致养分合成不足,影响籽粒饱满度;同时,缺水还会使叶片抗逆性下降,易受高温、病虫害侵袭。

  水分管理要点:“湿润灌溉”为主,忌干旱忌积水

  灌浆期水分管理需遵循“干湿交替、湿润为主”的原则:前期(灌浆初期,开花后1-15天)保持田间浅水层(水深3-5厘米),满足养分运输和光合需求;中期(灌浆中期,开花后16-25天)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即田间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湿润后,再少量补水,避免长期积水导致根系缺氧;后期(灌浆后期,开花后26天至成熟)逐渐减少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让田间干燥,方便收割,同时促进籽粒成熟。

2_new.png

  水稻灌浆期缺水会有哪些明显症状?

  缺水症状主要有: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无法恢复,叶色从浓绿转为淡黄,稻穗顶端籽粒出现空瘪,稻壳颜色暗沉。发现缺水后,需及时补水,但不能一次性灌深水(避免根系因突然吸水而受损),应先灌浅水层(3厘米左右),待植株恢复挺拔后,再按“干湿交替”方式管理;若缺水伴随高温,可在傍晚浇水,降低田间温度,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帮助植株恢复。

  水稻灌浆期浇水过多会有什么问题?

  浇水过多(长期积水超过7厘米)会导致:一是根系缺氧,根系无法正常呼吸,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出现“黑根、烂根”,进而引发植株倒伏;二是田间湿度大,易滋生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病害会危害叶片和稻穗,影响灌浆。避免方法:严格按“干湿交替”原则浇水,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保持田埂畅通,同时定期查看田间土壤湿度,用手抓土能成团、落地不散,即为适宜湿度,无需额外浇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