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首页 > 养猪> 如何防治猪副伤寒?

如何防治猪副伤寒?

时间:2024-02-28 15:17:00 来源:说植物

  在畜牧业的大家庭中,猪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户的经济收入。猪副伤寒(猪沙门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时刻威胁着猪群的健康。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猪副伤寒的防治策略,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母猪17.jpg

  一、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根据其病程和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猪副伤寒,也被称为败血型,主要发生在断奶前后的仔猪中。病猪通常表现出体温急剧升高、精神不振和食欲废绝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可能出现唿吸困难,耳根、后躯及腹下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有时,病猪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便会死亡,但多数情况下病程会持续2~4天,病死率极高。

  相比之下,慢性型猪副伤寒(结肠炎型)在临床中更为常见。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可能伴有寒战。其上下眼睑常被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粘着,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溃疡。病猪初期便秘,随后出现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絮片。由于持续的腹泻和失水,病猪迅速消瘦,最终因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通常在25%~50%之间。

  二、猪副伤寒的病理变化

  猪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同样因病程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急性型猪副伤寒中,病死猪的皮肤,尤其是头部、耳朵和腹部,会出现大面积蓝紫斑。其内脏器官具有一般败血症的共同变化,如全身浆膜与黏膜以及各内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及内脏淋巴结显着肿大,并呈浆液状炎症和出血。此外,心包和心内、外膜、脾脏和肾脏等器官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慢性型猪副伤寒则主要以大肠、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病变为特征。病猪的大肠发生固膜性炎症,肠壁淋巴组织坏死,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增大并发生坏死和小溃疡。同时,肠系膜淋巴结明显增大,切面呈灰白色脑髓样,并常散在灰黄色坏死灶。肝脏则出现许多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红色和灰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大,质度变硬,常见散在的坏死灶。其他器官如肺脏和扁桃体等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母猪23.jpg

  三、猪副伤寒的诊断

  猪副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判断。对于慢性型病例,可根据其1~4月龄的仔猪多发、慢性下痢、生长发育不良以及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等特征性病变进行诊断。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四、猪副伤寒的防治

  猪副伤寒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疗、综合防控的策略。

  在预防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对于常发生本病的猪群,可考虑注射猪副伤寒菌苗进行免疫。此外,添加抗生素饲料如土霉素添加剂也能起到防病和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但需注意抗药菌株的出现。当发现本病时,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并对死病畜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菌散播和人的食物中毒。

  在治疗方面,可采用558消炎退热灵加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首次用药剂量要足,随后可适当减少剂量并维持较长时间的治疗。同时,治疗应与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其他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也可用于治疗猪副伤寒。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造成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