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渔业大全> 鲫鱼 鲫鱼百科
鲫鱼 鲫鱼百科
时间:2023-07-31 17:05:00 来源:说植物
鲫鱼(鲤科鲫属下的动物统称)一般指鲫(鲤科鲫属鱼类),鲫,是鲤科鲫属的小型鱼类。鲫体呈侧扁形,高且厚,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鳃耙长,鳃丝细长,鳞片大,背鳍较长,外缘平直,尾鳍呈叉形,体背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色,在不同生长水域,体色深浅有差异。
鲫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除青藏高原以外所有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鲫是典型的底层鱼类,环境适应性强,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盐度等有较强的耐受力。鲫是杂食性鱼类,天然条件下,一般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植物及有机碎屑等为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常以配合饲料为主,同时还兼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鲫一般1冬龄即性成熟;繁殖季节为3—7月,卵黏性,附着于水草及其他物体上。
栖息环境
鲫几乎遍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山塘、外荡、沟渠、沼泽和水草丛生的大、小水体中。鲫是典型的底层鱼类之一,适应能力非常强,在pH值为4或pH值为9的水质中均能存活,甚至在含有矿物质的泉水、污水及工矿废水中也能生活,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盐度等有较强的耐受力。此外,它能耐严寒(如-10℃至-15℃),在酷暑气候及低氧环境也有较强的忍耐能力。
鲫一般1冬龄即性成熟;繁殖季节为3—7月,卵黏性,附着于水草及其他物体上。
生活习性
低氧适应
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很强,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上便能正常生长,低至1毫克/升呼吸受到抑制,窒息致死的氧阈值为0.1毫克/升。
摄食习性
鲫是杂食性鱼类,食物组成虽然因地区、季节而稍有变化,天然条件下,一般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植物及有机碎屑等为食物,也吃摇蚊幼虫、小虾、小型软体动物、藻类、植物碎屑、水生高等植物的幼芽或嫩叶和淤泥中的腐殖质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常以配合饲料为主(黄豆饼、莱籽饼、花生饼、棉籽饼、麸皮、玉米粉、米糠、豆渣、糟粕等)和各种家畜、家禽的粪便等,同时还兼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生长特点
鲫虽然生活力较强、杂食性和肉质细嫩而鲜美,但由于它过早地性成熟(雌鱼一般在6-8厘米、体重8-10克,约有82%的个体达性成熟;雄鱼一般在5-6厘米、体重6-8克开始性成熟,当8厘米以上时则约有99%的个体达性成熟),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供作性腺发育,严重地影响了它的生长。天然条件下的中国湖北梁子湖雌性鲫,1龄鱼平均体重45克,2龄鱼为96克,3龄鱼为185克,4龄为327克,5龄鱼约达582克,6龄鱼体重681克,7龄鱼体重803克。在中国长江流域人工饲养的当年鲫生长仅及100克左右,2龄鲫也只有200-800克左右。由于鲫生长缓慢,因而长期以来没有真正地把它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中国国内记录鲫生长最大的个体重为1.25千克,可是鲫被澳大利亚引进后,最大的个体重超过5千克。
分布范围
鲫分布于中国除青海、西藏外的各大流域、湖泊。在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有引种。
原产地: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
引种国家和地区:阿富汗、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日本、立陶宛、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摩尔多瓦、缅甸、纳米比亚、荷兰、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挪威、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留尼汪、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塞舌尔、新加坡、斯洛伐克、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利坚合众国、乌拉圭、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津巴布韦、中国澳门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期
性成熟年龄:在天然条件下,1足龄的鲫可达性成熟。人工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约4-8个月的鲫便可达第一次性成熟,甚至还可以自然产卵。
雌雄比例:据中国湖北梁子湖的调查,雌、雄比例为4:1。雄鱼在繁殖季节,几乎体表均有珠星副性征。
繁殖周期:鲫在天然条件下的繁殖季节可从2月开始,一直延续至8月,是典型的分批产卵鱼类之一。
产卵特性:当水温达18℃左右即开始产卵,一般产卵盛期的水温为20-26℃左右。产出的粘性卵为淡米黄色或淡青灰色,吸水后的受精卵直径约1.2-1.5毫米,粘附在各种水草及其它物体上孵化。当水温25℃时,受精卵约需50-60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约5.5-5.7毫米。
养殖技术
池塘选择
通常来讲,养殖鲫的池塘面积以5-10亩最佳,池水深度需要控制在1.5-2.5米之间,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水源与水质。池形要保持整齐,注水与排水要方便,且堤坝较宽、较高,池底要平整,不能渗水,也不能在雨季被洪水淹没,同时还要方便后期捕捞。在池塘选择过程中,难以保障达到上述标准时可以适当进行改造。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之前需要对整个池塘进行一次药物清池,目的是将池塘中的有害物质与病原体最大限度清除。鱼种放养按照80(鲫):20(花鲢)的比例进行放养,如果以鲫体重40-60克为标准,其放养密度要控制在1500-1800尾/亩;如果以鲫体长3-4厘米为标准,那么放养密度以1000-1200尾/亩最佳。在放养花鲢的过程中,则以鱼体体重20-60克为标准,放养密度则应该是150-170尾/亩最佳。在实施鱼种放养之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鱼体消毒,比如可以用1-3%(浓度)的食盐水对鱼体浸泡5-2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从而达到严格消毒的目的。
鱼种驯化
根据其特性进行鱼种驯化,可以将饲料成本降低。鱼种驯化应从鱼种培育阶段实施,此时鲫被驯化的程度更高。驯化之后的成鱼会上浮抢食,这样便于水产养殖户后期管理。驯化时,适当添加一些诱食剂,可以有效缩减鱼种驯化的时间。在已经确定鲫放养密度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加快鱼种驯化,可以采取降低池塘水位的方法将放养密度合理增大,群体密度增大之后便于生长与驯化。
投喂方法
日常投喂量:关于鲫日常投喂量的计算方式有很多,在这里提供一个参考依据:①日常投喂量应该控制鲫摄食量的70-80%;②不同发育阶段的鲫需要制定不同的日常投喂量。以幼鱼为例,应该按照鲫体重的10%左右进行投喂;以成鱼为例,则按照体重的2-3%进行投喂;③以水质溶解氧含量为标准,也可以确定日常投喂量。比如,池塘水质溶解氧含量为3-4毫克/升时,日常投喂量应该比溶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时降低15%;如果水质溶解氧含量为2-3毫克/升时,日常投喂量则应该比溶解氧含量为5毫克/升以上时降低40%;如果水质溶解氧含量已经低于2毫克/升时,需要停止投喂工作。
投喂次数:基于鲫的特性,在幼鱼时期每一天的投喂次数控制在3-5次最佳,而成鱼时期则须适当减少,大约2-3次最佳,具体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投喂方式:鲫投喂方式主要包括自动定时投喂、自动投饵机投喂以及人工投喂等方式。鲫在抢食过程中的积极性较差,因此,需要有耐心的进行投喂,一次投喂的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在固定的饲料台上进行饲料投喂,或者选择池塘底部较硬的区域作为固定的投食点,以免出现饲料浪费的情况。整体来讲,鲫投喂方式应该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开展日常投喂。
日常管理
池塘巡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每天2-3次的池塘巡视,主要观察池塘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鲫的摄食情况,并详细记录,为鲫日常投喂量的调整以及鲫养殖技术的改造提供有利的依据。同时,必须观察有没有“浮头”的情况,最大限度防止出现“泛塘”的现象。
经常注水:对于有条件的池塘来讲,需要做到经常注入新水,这样可以保持水质干净,一般来讲,每一次的换水量应该为池塘总水量的1/4或者1/3。同时,根据鲫生长情况以及季节变化而对池塘水位进行不断的调整。例如,鲫摄食旺季以及高温期情况下,水要够深,为鲫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另外,通过注水还可以增强池糖水氧含量溶解能力,改善水质,带入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促进鲫的生长。
做好监测:池水相关理化指标需要通过水质快速检测盒或者水质测定仪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还需要在池塘配置增氧机,以免发生鱼类浮头现象,而且可以有效防治鱼病,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病害防治
池塘养殖鲫病害发生有一定的特点,高温之前容易发生大红鳃,高温时容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鳃出血和孢子虫病。在鲫养殖过程中,不要为了追求片面高利润,而不切实际随意提高主养鲫搭配比例,也不要为了一时的生长速度而随意加大饵料投喂量,否则一旦鲫发生病害尤其是大红鳃、鳃出血等疾病,防控和治愈的难度很大,将会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
大红鳃
此病在梅雨季节之前和梅雨季节中发病较多,但当水温超过26℃后,此病一般很少出现。防控措施:①是如果池塘发病不严重,可适当减少投喂量,将投喂率控制在正常量的7成左右,但每天投喂的餐数不要变,并在饲料中拌入乳酸菌、免疫多糖进行内服,连用5天,外用增氧型底改物质1-2次。②是池塘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同时使用增氧型底改物质,连用5天,然后再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也可以在使用复方新诺明后再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投喂3天左右。三是如果池塘因为大规模使用过杀虫剂或消毒剂后出现大红鳃,可先用硫代硫酸钠对池塘进行解毒,然后根据池塘发病情况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特别提醒的是:当发生大红鳃后,不能用恩诺沙星和聚维酮碘制剂进行治疗,因为根据我们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发生此病后使用过上述两种药物治疗的塘口,死亡量都会不断上升。
暴发性出血病
可使用恩诺沙星加三黄粉拌饵投喂,连用5天,隔3天后再使用3天加以巩固,外用苯扎溴铵、新硫磷等消毒药物消毒水体1-2次,之后使用微生态制剂稳定水质。
鳃出血
此病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防控办法,重点在预防。首先严把鱼种关,鱼种放养前检测是否携带病毒,择优选取;在4月份上旬和8月份下旬两个时间节点,连续投喂免疫增强剂,增强鱼体抵抗力;减少使用刺激性消毒剂,降低换水和拉网频率以减少刺激。一旦发病后建议“五停三改”即:停止杀虫、停止消毒、停止使用抗生素、停止投饵、停止进排水、改善水质、改善溶氧。若还无明显好转,则选择卖鱼以减少损失。
孢子虫病
首先保持较好的水体环境,使鱼类能正常进食,然后使用盐酸氯苯胍加唑旋咪唑进行内服,如果塘中有草鱼,则把盐酸氯苯胍改为地克珠利内服,在内服杀虫剂的同时可适当添加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水体中可以使用少量杀虫剂(敌百虫)消除水体中的游离孢子,但切记不要破坏水质造成水质恶化。
指环虫
可用阿维菌素及甲苯咪唑等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和用量按照说明书即可。三代虫也可用此法防治。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鲫是中国重要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彭泽鲫等银鲫优良品种在中国普遍推广养殖后,鲫在中国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2005年以来,中国鲫鱼的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吨以上,2020年达274.9万吨,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异育银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鲫、湘云鲫、杂交黄金鲫等品种的成功选育,对于鲫养殖品种更新和鲫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食用
鲫为中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克,脂肪4.4克,钙84毫克,磷200毫克,铁3.2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1.9毫克。在秋、冬季节,鲫肉肥籽多,味尤鲜美。
药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能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临床实践证明,鲫肉能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本草经疏》对鲫有极高评价:鲫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常吃鲫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产妇食用鲫,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催乳。
相关推荐

-
甲鱼生活环境及特点
甲鱼的饲料主要以动物蛋白为主,以植物蛋白为辅。鲜活的饵料有杂鱼、动物内脏和脚料,青饲料有嫩水草和水果、蔬菜茎叶,也可以用麦麸、玉米粉、豆渣等混合加工后喂食。那么,甲鱼生活环境及特点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2-25 -
皮皮虾能养殖吗
皮皮虾,又称为口虾蛄,因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食客青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皮皮虾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养殖皮皮虾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兴领域。那么,皮皮虾能养殖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2-19 -
稻田养殖小龙虾怎么养
稻田养殖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工措施,实行稻虾共生、连作,提高养殖户们的经济效益。那么,稻田养殖小龙虾该怎么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4-12-13 -
笋壳鱼养殖方法
笋壳鱼养殖对鱼塘、水质和温度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各方面都需要科学管理,才能养的好。笋壳鱼作为经济效益较高的淡水养殖鱼种,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但笋壳鱼的养殖方法与其它鱼种不同,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就笋壳鱼的养殖方法。
2024-12-13 -
草鱼生长周期
草鱼,以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了解草鱼的生长周期,对养殖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草鱼的生长周期是多久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2024-12-02 -
虎鱼吃颗粒饲料吗
虎鱼,学名为斑马鱼,属于热带淡水鱼类。它们原产于亚洲南部,如印度、泰国等地。虎鱼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身上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因此得名。那么,虎鱼吃颗粒饲料吗?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2024-11-26 -
观赏虾怎么繁殖小虾
观赏虾因独特的外观和温和的性格,越来越受到水族爱好者的喜爱。繁殖观赏虾不仅可以增加水族箱的观赏价值,还可以作为一种有趣的爱好。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观赏虾的繁殖方法。
2024-11-21 -
野生泥鳅与养殖泥鳅区别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及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泥鳅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那么,这两种泥鳅有哪些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1-19 -
野生鱼和养殖鱼的区别
随着大家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日益增加,鱼类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然而,市场上的鱼类分为两大类:野生鱼和养殖鱼。这两类鱼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小编将详细介绍两者之间的区别。
2024-11-19 -
银鳕鱼养殖条件
银鳕鱼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那么,银鳕鱼养殖条件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解答银鳕鱼养殖条件。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