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网 植物大全 养花知识 多肉植物 植物百科 花卉图库

首页 > 渔业大全> 梭鱼 梭鱼百科

梭鱼 梭鱼百科

时间:2023-07-31 15:44:00 来源:说植物

  梭鱼是鲈形目鲭亚目魣科梭鱼属鱼类。梭鱼体细长呈圆筒形,前端扁平,后端侧扁,头短、平扁而宽,口大,口半下位,人字形,上颌略长于下颌,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吻短小圆钝,眼较小,稍带红色,位于头两侧前方,眼间隔宽阔平坦,脂眼睑不发达,只存于眼周缘。头背部深灰绿色,体两侧灰色,腹部白色、圆鳞,胸鳍短宽,腹鳍稍小,尾鳍后缘微凸,尾鳍灰色,胸、腹、臀鳍灰白色。

  梭鱼属于一种世界性鱼类,全球各地海域均有分布。中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日本、前苏联的远东海区都有分布。迄今发现的梭鱼有20种,不同海域的梭鱼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但其“独居”是其共同点,成年梭鱼几乎没有天敌。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一般栖息在海中,每年定期成群结队到港河口处产卵,幼鱼常常进入江河入口处,天冷时到较深海区越冬。成鱼一般体重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10公斤以上。

梭鱼.jpg

  生活习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

  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徊游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

  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买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烹制的梭鱼,以头为香,故民间有“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之说。梭鱼除禁渔期外,可常年进行捕捞。

  繁殖方式

  棱梭个体较小,一般体长200毫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梭鱼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自然繁殖

  梭鱼,亦称“肉棍子”、“红眼鲻”等,是中国沿海珍贵的咸淡水养殖新品种。近些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滩涂港汊及内河池塘等水域,人工养殖梭鱼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产鱼750多公斤。现将梭鱼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梭鱼的繁殖季节,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龄一般为雄鱼2-3龄,雌鱼3-4龄。一般雌鱼怀卵量在150万-600万粒之间。野生的梭鱼个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

  梭鱼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滩涂港汊等处产卵。在6月初至7月底,黄海、渤海沿岸梭鱼幼鱼十分丰富,并进入江河入口处成群觅食,此时是人工捕捞野生鱼种的最佳时期。

  养殖技术

  养殖设施及配套

  工厂化养殖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设彩钢瓦。房内建有养殖池,养殖池为圆形混凝土结构,内径4.5 m,高1.5 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锈钢网片设置防逃网,排水口利用75mm的PVC管连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过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为0.4~0.6 m。养殖池配有独立的进、排水及增氧设施。养殖期间用1台2.2 kW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及散气石增氧,每个养殖池放散气石10个。养殖用水为经曝气后的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要求,养殖池进水口常年水温14~18℃。另外,配备10kW柴油发电机、2.2kW罗茨鼓风机、深井泵各1台备用。

  放养及管理

  1、养殖池消毒。在苗种放养前,应提前做好养殖池消毒工作。可用20~25 mg/L漂白粉或100~200 mg/L高锰酸钾浸洗24 h,如果是新水泥池应提前30 d用50 mg/L过磷酸钙除碱。

  2、苗种放养。放苗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10月,放养规格为10~16 cm。2011年放养时间是6月10日,鱼种规格为14cm左右,放养密度为70尾/m2,每个养殖池放养1120尾,共放苗11208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伤病,活动能力强,摄食正常。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5 min进行体表消毒。

  饲料与投喂

  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投饵,投饵按照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进行。在养殖初期每日投喂6次,逐渐减少到每日2次。根据鲟鱼生长规格使用蛋白质含量为40%~42%的鲟鱼全价颗粒饲料,饲料粒径根据鱼的体重,本着“宜小不宜大”的原则灵活掌握,投饵量根据鱼体重和水温调整,每次投饵量以投喂后20 min内吃完为宜。

  病情防治

  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一般每隔10~20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进行养殖池消毒,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VC、VE,以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1、水霉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滋生水霉所致。病鱼患处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鱼体瘦弱,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3%食盐水浸洗20min,有一定的疗效。

  2、大肚子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为营养不良或气单孢菌引起,病症为病鱼腹腔膨大,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游泳无力。解剖可见胃中食物较多,有气泡,肠道内也有气泡。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流水量在饲料中添加8%~12%的干酵母,5d为1个疗程。

  3、肿嘴病

  病因与病症:病症为病鱼嘴肿,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体表伴有水霉着生。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定期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被感染。治疗用土霉素拌饲投喂,药量为每100kg鱼拌3g,连喂3d。

  注意要点

  一是饲养人员要懂技术,会管理,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生产中饲养人员应能严格按照鲟鱼的生长需求,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鲟鱼健康、快速生长。

  二是适时分池是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生产中要做好分池工作。适时分池,一方面可防止体质弱小个体因摄食不足,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单位面积负载量(一般控制在10 kg/m2),进一步加快鲟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促进养殖资金的周转。

  三是要定期检查柴油发电机、罗茨鼓风机、水泵等备用设备的工况,确保备用设备随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防止因停电、设备损坏而缺氧或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主要价值

  梭鱼为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春季三四月份于河口附近产卵,幼鱼时常随潮溯河在河口处生存,成为海港主要养鱼对象之一。

  渔民利用幼鱼的溯河性,与5月上旬将幼鱼随潮纳入港内放养,幼鱼生长很快,秋天就可长到200毫米,10月末即可收获。根据梭鱼的生活习性,其捕捞方法为定置网、钩钓等。食用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指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