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渔业大全> 蛤蜊 蛤蜊百科
蛤蜊 蛤蜊百科
时间:2023-07-31 11:23:00 来源:说植物
蛤蜊,是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软体动物。又称吹潮、沙蛤、沙蜊等。其贝壳卵圆形、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两壳相等,壳顶稍向前方凸出;壳面光滑或具有同心环纹,有壳皮;铰合部有两个“八”字形的主齿;前后闭壳肌痕同大,都呈半圆形;外套膜后端形成两个水管;斧足发达,侧扁,无足丝。李时珍曰:“蛤类之利于人者,故名”。
蛤蜊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水域,在日本等国也有分布。蛤蜊喜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河口近海砂质区。蛤蜊为滤食性动物,主要以底栖类硅藻为食,有时也吞食有机碎屑和动物残屑等;冬季时气温较低,蛤蜊多紧闭双壳,极少摄食。蛤蜊生殖季节在4-6月。
栖息环境
蛤蜊喜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河口近海砂质区。蛤蜊科贝类大多生活在水质清澈、潮流通、潮间带至水深30m的浅海水域,少数种类的自然分布水深更深些,分布水深依种类而异,在砂、泥、碎贝壳混杂的滩都能生存。将现有蛤蜊科种类的生活环境资料归纳为表3(见右图),从右图表3中可以发现蛤蜊属(Mactra)、獭蛤属(Lutraria)、立蛤属(Meropesta)和脆蛤属(Raeta)的种类大都生活在潮间带至水深30m的浅海水域;而其他3个属大多分布在水深更深的海域;异心蛤属(Heterocaridia)未见报道。蛤蜊科贝类大多数种类栖息地底质以砂质和泥砂质为主,仅有尖蛤蜊属(Oxyperas)中的雀斑马珂蛤(O.lentiginosa)和布氏尖蛤蜊(O.bernardi)这两个种是以碎贝壳和砂质底质为主。
生活习性
蛤蜊科贝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性动物,只要颗粒大小适宜便可摄食,主要食物种类有:小球藻、圆筛藻、舟形藻和菱形藻等浮游及底栖单细胞藻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卵子、双壳类d形幼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有机碎屑和动物残屑等。因为藻类有较大的季节性变化和地区性差异,因而在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区,采集分析贝类的食料组成也不同。蛤蜊科贝类摄食时间及饵料的个体大小、浓度等都会影响到摄食率。冬季时气温较低,蛤蜊多紧闭双壳,极少摄食。
有报道指出相对于牟氏角毛藻和海区分离的云霄微型藻,西施舌稚贝对四爿藻有较高的选择性,小球藻无论作为开口饵料还是后续饵料效果都极差。蛤蜊科贝类中对大西洋浪蛤、中国蛤蜊、西施舌和四角蛤蜊的代谢都有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温度、盐度、饥饿、软体部干重和海水盐度对蛤蜊科贝类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的研究。此外,也有研究甲胺磷对中国蛤蜊基础代谢的影响以及分别采用流水法和静水法测定了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这些研究为开展蛤蜊科贝类的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分布范围
蛤蜊科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美西海岸、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朝鲜、菲律宾、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尤以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分布最多。蛤蜊科贝类北半球分布较南半球多,以东经90°-155°分布最多,在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水域,在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繁殖期
蛤蜊生殖季节在4-6月。繁殖季节因不同种类而异,蛤蜊科贝类有1-2个繁殖季节,如分布在葡萄牙阿尔加维海岸的坚固马珂蛤(Spisulasolida)有2个繁殖季节,分别为7月-8月和10月,辽宁丹东地区的中国蛤蜊繁殖季节只有1个,在7月-8月间。同一种类在不同分布地区繁殖季节也不同,有报道指出大西洋浪蛤在不同地区繁殖季节不同,在美国新泽西、纽约等自然栖息地的大西洋浪蛤一年有春、秋2个繁殖季节,每个繁殖季节可产卵多次,而在美国佐治亚州引种养殖的大西洋浪蛤每年只有春季1个繁殖期。胚胎与幼虫发育蛤蜊科贝类的卵为沉性卵,其怀卵量与个体大小、年龄密切相关。
蛤蜊科贝类一般可以分为幼虫期、稚贝期、幼贝期和成贝期4个生长阶段。幼虫期包括受精卵、担轮幼虫期、d形面盘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分初期、中期、后期)和匍匐幼虫期。蛤蜊科贝类的卵大多呈球形,不同种类卵径和精子全长不同,受精后出现第一极体、第二极体,细胞经6次分裂后进入桑葚期、囊胚期、担轮幼虫,受精后18-24h进入d形幼虫阶段。蛤蜊科贝类胚胎发育的时间与贝类的种类、海水盐度和温度密切相关,蛤蜊科贝类从壳顶幼虫后期出现眼点,稚贝眼点开始退化至消失。西施舌和中国蛤蜊的稚贝双水管一出现,即形成结构完善的三孔型:足孔、出水孔和入水孔。除生殖器官外,幼贝的其它器官与成贝的相似,壳长约5mm以上,内部器官结构完善,生殖系统及生殖腺逐渐形成至成熟,变为成贝。
年龄与生长
蛤蜊科贝类3龄前个体生长速度较快,1-2龄生长最快,3龄后生长缓慢,如1龄西施舌月平均体长增长4.05mm,2龄为2.31mm,3龄为1.83mm。同龄蛤蜊科贝类的大小因种而异,如中国蛤蜊1龄个体壳长在3cm左右;2龄为4-5cm;3龄为5cm以上,6cm以上的个体极少,仅发现7cm为目前已知最大个体,六月初软体部丰满,鲜出肉率为40.32%,而四角蛤蜊较中国蛤蜊较小,1龄个体壳长近2cm;2龄增至3-3.5cm;3龄接近4cm,有的在4cm以上,5cm以上的个体极少,仅发现5.4cm为目前已知最大个体,5月初软体部最丰满,鲜出肉率为41.1%。
国外多数是研究不同地区大西洋浪蛤的生长率和年龄结构,Jones等发现弗吉尼亚州3龄后的大西洋浪蛤距海岸17.5km、水深28m的生长速度比距岸1.8km、水深15m的快。Robert等发现在美国长岛湾、火岛和长滩海岸大西洋浪蛤幼贝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而成贝却不同。
性别及性成熟年龄
蛤蜊科贝类中多为雌雄异体,少数存在雌雄同体现象,雌雄异体的群体中有时也可发现有雌雄同体现象,基本上无性转变现象,在性成熟季节蛤蜊科贝类雌性和雄性性腺颜色不同(见右图表4)。自然状态下其群体的雌雄个体比例一般接近1∶1,但不同地区的雌雄比例不同。同种不同生长期雌雄比例也不同迄今为止,报道过的蛤蜊科贝类的性成熟年龄基本为1龄,仅春季繁殖的大西洋浪蛤幼贝在当年秋季也能成熟。
生殖周期
依据蛤蜊科贝类生殖腺发育程度基本可分为4-6个时期。已有报道指出,通过组织切片观察鸭绿江口的中国蛤蜊周年生殖腺组织,全年只有1个繁殖周期,其性腺发育可分为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休止期、形成期、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和耗尽期。配子发育周期分为2个明显的阶段,即11月至翌年2月的休止期和包括配子形成、成熟和排放的性腺发育期,配子的发育时间基本同步,均始于3月,大部分个体在6月至7月成熟,8月雌雄配子大规模排放。这种同一物种不同分期可能是和分布地区不同有关。根据对西施舌和大西洋浪蛤的周年生殖腺组织切片观察等,可将生殖腺发育周期分为5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生殖期和休止期,在山东北部沿海的四角蛤蜊生殖腺发育周期同样也分为5期。
养殖技术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蛤场的选址
养蛤场选址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首先应选择距低潮水位线近,地势平坦,起伏较小的海滩。海滩土质以沙质、半沙半泥质为宜,沙土松软含水量高,以便于蛤类潜伏;蛤场选择近临河口入海处,因海淡水交汇的地方海洋浮游生物丰富,利于蛤类摄食,生长迅速;无化学污染,重化工污水排放达标,生活污水污染轻。
设置围网
于养蛤场四周设置围网,围网的高度以1.2m为宜,网眼1cm,围网底20cm埋于沙土下,每隔5m立一根木桩,木桩底部削尖下插30cm,用细尼龙丝绳把围网捆在木桩上。
清除场内异物
放苗前应清除场内石块、破鱼网等杂物垃圾,除去场内寄居蟹、海胆、海星等以贝类为食的海生动物。
放苗
放苗时间
分两次放苗:第一次于3月至6月中旬放苗;第二次于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放苗,水温5-15℃为宜。超低温情况下放苗,蛤苗潜伏到沙土中的位置过于浅露,易被潮水卷走;高温情况下放苗,经阳光曝晒,苗种易变质死亡。
苗种的选择
应谨慎选择外观新鲜,无臭味、异味,两壳紧闭,无破碎的蛤苗作为养殖用,规格应以300-500粒/kg为最好,小苗可达800-1000粒/kg,以产自山东省东营、寿光和江苏省启东等地的蛤苗为主要供应品种。
运输
运输蛤苗的距离一般在500km之内,长途运输以汽运为主,单车载20t,每袋装50kg,脱水运输,时间不要超过2h,最好夜间运输。
蛤苗撒播
在涨潮之际,把蛤苗均匀撒播,密度保持在200-250粒/m2。蛤苗应在24h之内放养,时间太长容易因脱水而死亡。海面风力高于’级大浪潮的气象条件下不能撒播。
日常管理
滩涂养蛤要勤于日常看护,在退潮时蛤地干露,应加强巡逻,杜绝闲杂人员进入网内。及时清除遗落网内的异物,修补、填埋被潮流损坏的围网,将干露的蛤及蛤壳清除网外,以防引起活蛤腐臭变质。
收获
白皮蛤养殖8-10个月,达到80-100粒/kg时,即进入收获销售期。根据市场行情分期分批起捕销售,收获的方式分两种:
少量收获
用人工耙锄,每人每天可收获0.1t,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但便于零售。
大批量收获
如大批量销售,需用专门的木制或铁制撬板,3-5人即可操作,在退潮后的海滩上用撬板撬压。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不留死角,每天可收获活蛤。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蛤蜊可入药,性味咸、寒,具有滋阴利水、化痰软坚等功效,适用于糖尿病、哮喘、甲状腺肿大、胃癌、痔疮等患者食用或外用。
营养价值
现代研究发现,蛤蜊肉质鲜美,蛤蜊含有类胡萝卜素、脂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聚醚、无机化合物以及其它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凝血、保护心脑血管、解有机磷中毒、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蛤蜊中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它的氨基酸种类组成及其配比较为合理,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消化,食用蛤蜊之后,可以为自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
相关推荐
-
观赏虾怎么繁殖小虾
观赏虾因独特的外观和温和的性格,越来越受到水族爱好者的喜爱。繁殖观赏虾不仅可以增加水族箱的观赏价值,还可以作为一种有趣的爱好。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观赏虾的繁殖方法。
2024-11-21 -
野生泥鳅与养殖泥鳅区别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及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泥鳅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那么,这两种泥鳅有哪些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1-19 -
野生鱼和养殖鱼的区别
随着大家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日益增加,鱼类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然而,市场上的鱼类分为两大类:野生鱼和养殖鱼。这两类鱼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小编将详细介绍两者之间的区别。
2024-11-19 -
银鳕鱼养殖条件
银鳕鱼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那么,银鳕鱼养殖条件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解答银鳕鱼养殖条件。
2024-11-14 -
鲈鱼养殖条件
鲈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因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成功的养殖鲈鱼不仅需要优质的种苗和科学的管理,还需要适宜的养殖条件。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鲈鱼养殖所需的条件,包括水质、温度、饲料、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等方面。
2024-11-06 -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鲢鱼和鳙鱼都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主要生长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虽然在外观和习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具体区别。了解鲢鱼和鳙鱼的区别,才能更好的去养殖,还能帮助消费者在购买和烹饪时做出合适的选择。下面,小编将详细介绍鲢鱼和鳙鱼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等方面的区别。
2024-11-06 -
鲤鱼生长周期
鲤鱼是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淡水鱼类,因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大家的喜爱。鲤鱼的生长周期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包括多个阶段,从卵的孵化到成鱼的成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那么,鲤鱼生长周期是多久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1-06 -
鲶鱼是什么鱼
鲶鱼,因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喜爱,鲶鱼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都能找到。鲶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是餐桌上的常见佳肴。那么,鲶鱼是什么鱼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1-06 -
鸭嘴鱼养殖技术和条件
鸭嘴鱼,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淡水鱼,以独特的扁平、鸭嘴状的口部而得名。鸭嘴鱼不仅因独特的外观而受到关注,还因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而成为养殖业的首要选择。那么,鸭嘴鱼养殖技术和条件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1-05 -
黄辣丁养殖技术
黄辣丁,又称为黄颡鱼,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富含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也逐渐成为热门养殖品种。要想成功养殖黄辣丁鱼,必须掌握独特的养殖技术。那么,黄辣丁养殖技术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24-11-04